第334章:秦魏聯合【二合一】(1/4)
同四月上旬,在穰侯魏冉前往宛城之地會晤魏國大司馬翟章的同時,秦國亦派羋戎出使魏國。
魏王遫與魏相田文自然不敢怠慢,以上賓之禮接待羋戎。
要知道,羋戎亦是秦王嬴稷之母宣太后的弟弟,只不過與宣太后同父異母的弟弟魏冉不同,羋戎是宣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但不管怎樣,魏冉與羋戎這兩位在宣太后嫁到秦國之初便一同跟隨來到秦國的兄弟,一直以來都是宣太后最信賴的秦人,兼在朝中的左膀右臂。
或許有人會以為,魏冉與羋戎能在秦國獲得極高的地位與極大的權利,全賴他二人的姐姐乃是宣太后,但事實上,魏冉也好、羋戎也罷,這兩位與宣太后的兒子涇陽君嬴芾、高陵君嬴悝一同被稱為“四貴”,著實是有些委屈。
嬴芾、嬴悝,純粹的紈绔子弟,只仗著母親宣太后的寵愛才得到了封君的殊榮,但魏冉與羋戎卻不同,在宣太后還未大權在握時,魏冉、羋戎二人就已經是秦國手握兵權的將軍。
魏冉的能力無需贅敘,秦國近些年的國策,基本上都是魏冉在請示過宣太后的情況下制定的,而羋戎作為魏冉的弟弟(出現了,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他受封于華陽邑,與魏國的河東郡隔河相望,主要負責攻略魏國的河東郡。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魏國河東守公孫喜主要防備的,就是秦國的羋戎。
鑒于公孫喜并非庸才,羋戎這些年也沒討到什么便宜,但倘若因為他屢屢不能戰勝公孫喜而輕視此人,那就大錯特錯,要知道楚國的名將景缺,就是被羋戎擊敗的,且當時景缺把守的“新城”——襄城,亦被羋戎所攻陷。
正因為這次的戰功,秦王嬴稷將襄城也賞賜給羋戎作為封邑,但就跟魏冉被封至穰縣的情況差不多,對于他們來說封邑只是一種榮譽,代表了他們的功績,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住在咸陽,而不是穰縣或者襄城。
就跟魏冉對翟章所表達的那般,羋戎向魏王遫與魏相田文所表述的來意,也是非常簡潔:鑒于齊趙兩國聯合攻打宋國,秦國希望停止秦魏兩國之間的交戰,聯合阻止齊趙兩國。
事后,魏王遫與田文私下商議對策。
不得不說,相比較田文,魏王遫對宋國的態度更為復雜。
田文對宋國的仇恨,無非就是當年宋國討伐齊國時,侵占了他在齊國的封邑薛邑,但后來,隨著宋王偃重新將薛邑贈予田文作為封邑,且承諾不允許任何人侵占薛邑,田文對宋國的敵意也就化解了,是故答應了宋國的請求,說服魏王遫與宋國締結了盟約。
而魏王遫,其實至今仍在垂涎著宋國的富饒,但他也明白,他魏國吞不下宋國——沒瞧見連齊國也無法單獨擊敗宋國?不夸張地說,在宋王偃治下的宋國,其實力比起韓國只強不弱。
既然自己得不到,那也不能讓別人得到,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魏王遫與宋王偃締結了盟約。
這份盟約主要針對的,就是齊國。
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齊魏兩國不是盟友么?為何魏王遫要暗中針對齊國?
原因很簡單,因為局勢變了。
說來也諷刺,被稱為三晉的魏、趙、韓三國,除了各自建國初期的那段時期,其他大部分時候都在內斗,而其中魏、趙兩國,斗地尤其激烈。
雖說魏國在初期稱霸中原,但隨著歲月的變遷,魏國逐漸衰弱,而趙國逐漸強盛起來,因此魏國找到了齊國來牽制趙國,隨后,在趙主父執政時期,趙國同樣也找上了秦國來牽制魏國。
但現在情況變了,齊國跟趙國締結了盟約,這讓魏國亦感受到了威脅。
齊國、趙國,再加上不得不臣服于齊國的燕國,可以說整個大河以北已擰成了一股繩,在這種情況下,齊國想要效仿先祖稱霸中原的霸業,魏國日后無可避免會被齊國所攻擊——哪怕齊國不攻擊魏國,趙國也會借助齊國的力量來侵占魏國的土地。
還是那句話,趙主父死后,整個中原的平衡已然被打破,魏國的威脅不僅僅只是秦國,還有齊趙兩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薛公田文勸魏王遫與宋國結盟,集魏韓宋三國的力量,西拒秦國、東御齊國。
而這,也使得魏國無法拒絕羋戎的提案,畢竟宋國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牽制齊國,倘若宋國被齊國所吞并,那么魏國或許就將面對一個比秦國更強大的齊國,這不符合魏國的利益。
因此,雖然這兩年秦魏兩國兩度交戰,雙方戰死的士卒多達二十幾萬人,但在齊趙兩國的威脅面前,無論是秦國還是魏王遫,都不得不暫時放下成見,聯合阻止齊趙兩國吞并宋國。
四月二十日,大梁派出的信使日夜兼程,抵達陽關,將魏王遫的命令交給大司馬翟章,要求翟章立刻停止與秦軍的作戰,出面與秦國商議支援宋國的策略。
在反復確認書信無誤后,翟章微微搖了搖頭,將大梁的命令告訴了蒙仲、唐直等將領。
但是唐直略帶譏諷地說道:“前一日還在打生打死的秦魏兩軍,這次居然要聯手討伐趙國、增援宋國,這還真是諷刺。”
然而,這就是戰國,出于國家的利益,昨日的敵人今日可以成為盟友,而今日的盟友,明日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