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墨者與井闌(1/2)
滕城,作為滕國的都城,也是「滕元公滕弘」幾乎用了半生歲月所建造的城池,雖然它的占地規模遠不如邯鄲、陶邑、商丘、臨淄等當世的大城,但也稱得上是一座堅城。
這得歸于孟子的勸告。
滕元公滕弘,他在仍作為滕國世子的時候,就曾親自登門向孟子請教。
而在其父死后,滕弘在繼承滕侯的位子后,亦曾向孟子請教。
他曾問孟子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之間,應該投靠齊國呢,還是投靠楚國呢?”
孟子便對他說道:“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如果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這護城河,筑牢這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城池與國家,使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那么這就可以行得通了。”
這即是孟子主張的“王道”、“仁政”思想。
滕元公深以為然,于是在他執國的幾十年里,善待國人,高筑城墻,深挖護城河,這才有了今日這座讓宋國打了三年仍未攻陷的城池,滕城。
當然了,使宋軍耗時三年都未能攻陷滕城,這當然并非只是城池的作用,更主要的,還是在于守城的人。
除了現任滕國君主滕虎以及他率下的臣民外,城內亦有諸多墨家弟子,甚至還有齊國秘密派遣的兵將。
不錯,除了墨家弟子外,還有齊國暗中支持滕國抵擋宋國的進攻,這才是滕城被宋軍打了整整三年都沒有陷落的原因。
八月初一,宋國軍司馬景敾再次率軍攻打滕城,墨家鉅子「丘量」當即登上城樓,查看究竟。
墨子死后,墨家陸續分裂成三派,即相里氏之墨(秦墨)、鄧陵氏之墨(楚墨)、相夫氏之墨(齊墨)。
而丘量所率領的墨家弟子,就屬于「鄧陵氏之墨」,也就是俗稱的「楚墨」、「墨俠」。
這支墨家弟子,以最初的首領「鄧陵子」為首,以俠客的身份行俠仗義,「孟勝」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最著名的事例莫過于為陽城君守城一事。
這件事的起因,在于楚悼王去世,當時吳起在楚國擔任令尹,得罪了許多貴族,因此楚悼王去世之后,這些楚國貴族作亂,欲誅殺吳起。
吳起見自己不能幸免,便逃到安放楚悼王靈柩的陵園,故意伏在楚王的尸身上被亂軍的箭矢所殺,導致有一些箭矢射中了楚悼王的遺體。
按照楚國的法律,毀壞王尸是罪連三族的大罪,吳起借此報復這些楚國貴族。
隨后,楚國太子繼位——即「楚肅王」,他下令殺光「射吳起并中王尸者」,共有七十多個家族被牽連,而孟勝的好友陽城君,亦是其中的一名楚臣。
當楚國王師前來攻打陽城的時候,陽城君自己率先逃跑了,卻將自己的邑城托付給好友,即當時的墨家鉅子孟勝。
孟勝知道他不能幸免,但為了守“義”,他又不能違背對陽城君的承諾而放棄守衛城邑,為了不使墨家的傳承斷絕,他派了三個人到齊國,將鉅子之位傳給同為墨家弟子的「田讓(即田鳩、田襄子)」,而他則率領著近兩百名墨家弟子慷慨赴死,堅守陽城到最后一刻,直到被楚軍攻破。
此后,「田鳩」成為墨家鉅子,但是他本身屬于「相夫氏之墨(即齊墨)」,齊墨與楚墨不同,他們不以行俠仗義為己任,而是以學者辯論為主,他們周游諸國,講授墨家的“兼愛”思想,反對一切暴力——包括起義行為,希望用柔和的態度獲取和平,是墨家中的最理想派。
至于最后的相里氏之墨(即秦墨),此派注重科技研究,認為秦國的制度最接近他們墨家的理想,便試圖幫助秦國。
若干年前,「田鳩」前赴秦國,欲實現墨家的抱負,然不幸死在秦國,隨后,游俠派的楚墨,以及辯論派的齊墨,陸續選出了自己一派的鉅子,而其中游俠派,也就是楚墨,他們的鉅子即「丘量」,一名齊人出身的墨家弟子。
八月初一,得知宋軍再次于城外西郊聚集的消息,墨家鉅子丘量不敢怠慢,立刻登上城墻,窺探宋軍的動靜。
別看丘量一身布衣草鞋的打扮,可城墻上的滕國軍民,皆對他格外尊重,在其經過時尊稱“墨家鉅子”,由此可見,墨家已經得到了滕國臣民的信賴。
“鉅子!”
當丘量登上城墻后,當即有一名墨家弟子招呼道:“您快來看?!?
聽聞此言,丘量走上前去,順著那名墨家弟子手指所指的方向,旋即立刻就望見了宋軍陣列中的那四架井闌車。
這也難怪,畢竟那四架井闌車比滕城的城墻還要高,在一隊隊宋軍的陣列中仿佛鶴立雞群,怎么可能看不到。
“樓車?”丘量微微皺了皺眉。
他所說的「樓車」,其實就是井闌車,不過是墨子早些年所發明的,后來曾被楚國用來攻打宋國,那時墨子便率領墨家弟子幫助宋國抵擋楚國,且又發明了用火攻在摧毀這種樓車的辦法。
不過,這種樓車與蒙仲所繪的井闌車又有所區別,前者還不具備“步卒通道”的功能,只是一種“移動箭塔”。
“可惡的宋人,竟敢盜用我墨家的發明?!?
在旁有墨家弟子憤憤地說道。
丘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