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穩住局勢(1/2)
果不出陳克敵的擔心,周紹則并沒有守住江夏城。
李世民趁著周紹則兵敗潰退,立足未穩,從漢水直逼江夏側翼,連破漢陽、漢口二城,兩面包圍江夏。
這時候眼看唐軍大勝的蕭銑也舍得拿出壓箱底的寶貝了,命大將楊道生率領水師從長江而出,配合唐軍,夾擊江夏。
周軍水師與蕭梁水師交戰,被對方擊敗。
江夏在長江以南,周家水師落敗后,失去了長江的控制權,整個周氏的地盤算是徹底被一分為二了。
周紹則年少,壓不住陣腳,麾下大將魯毅眼看周氏要崩盤,果斷地率部投降了李唐。
周家軍被李唐和蕭梁三面包圍,又內憂外患,處境危急。周紹則心中畏懼,根本不敢戰,只得選擇放棄江夏,退往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將一座江防重鎮,白白讓給了唐軍。
陳克敵到達武昌城時,周紹則手中三萬人馬,只剩下五六千人,還盡是喪膽的潰兵,若想再戰,怕是要好好整編了。
江夏丟失,讓陳克敵的心氣很是挫傷。
此時陳克敵已經不想江北的永安、安陸二郡了,現在最重要的是為接下來西征的隋軍守住一塊基地。
陳克敵思前想后,覺得武昌城不足守。
首先武昌離得江夏太近,李世民和蕭梁軍隨時可以以江夏為基地攻打武昌。其次從江夏到武昌,之間除了各種各樣的湖泊以外,便是平原,不利防守。
隋軍若是想打騎戰,又被這些湖泊所阻。
最后陳克敵決定撤往西陵(今湖北省黃石市)。西陵也叫西塞,乃江防要地,原是南朝一縣,開皇九年被廢。此地三面環山,一面環江,易守難攻,又有良港,可屯重兵。
陳克敵命周紹則屯兵于城中,進行修整,又命麥孟才率兩團屯兵于西面的鐵山之中。
也或許是老天爺幫助陳克敵。就在戰事最關鍵的時候,李世民竟然走了。
或許李世民也覺得大勢已定。
李世民既克江夏之后,急著返回江陵吞并蕭梁,便命李孝恭為鄂州道行軍總管,屯兵江夏,又命李長卿為安州道行軍總管,攻打安陸、永安二郡。
臨行之際,李世民還叮囑李孝恭,務必守好江夏,擋住西進之北隋軍。
李孝恭手中有水陸部隊一萬七千余人,屯兵江夏,以塞長江。
本來李孝恭的目標在東,李世民命他取的是蘄春郡和江夏全郡。但李孝恭卻想貪功,企圖北上占領永安郡再回師攻打蘄春。
永安郡是周氏的老巢,無論財富還是物資,都是最豐茂的。偏偏李孝恭這個人,雖然能力出眾,但素來性情奢侈,貪婪好財,面對軍功和財貨,就有些邁不開腳了。
于是李孝恭便親自移師江北,只留下大將燕頎鎮守江夏,又命軍中老將張聞節率軍五千,南取武昌、永興(今湖北省陽新縣)二縣,以備隋軍。
李孝恭自認為安排是穩妥的。
張聞節是楊秀舊部,多征討獠人,楊秀被廢后,他亦被免職。李孝恭定巴蜀時,將其征召入麾下。
一員老將,五千人馬,足以應付隋軍的援兵,至少是能撐到主力回援。
其實若是守城,當然可以,但張聞節這一次卻是追擊周紹則的殘部。他從江夏一路向東,到了武昌,發現是座空城,于是又不停歇,繼續追擊。
張聞節的能力或許不錯,當年征討獠人時也多有戰功,但畢竟十多年不領兵打仗,歸順李孝恭之后,也沒經歷過幾場真正的戰爭,所以有些失了警惕心。
從西陵北面寇城,是一道狹長的區域,被鐵山和白瑽山、花馬湖所環夾,才能通到城頭。
張聞節進擊至西陵,沒有提前偵察,便一頭便扎入了隋軍的伏擊圈。
隋軍守軍羊裝不敵,退守城中,張聞節打得更有精神了。
這時麥孟才奉命沿著西塞山的西麓出擊,繞道至唐軍的身后,對張聞節部發起勐烈的攻擊。
張聞節瞬間便為這股攻擊給打懵了,立刻下令撤退。
這時陳克敵也從花馬湖北的西塞山殺出,斷了唐軍的歸路。
張聞節雖老,但的確是個勇將,帶著殘部,奮勇當先,幾次沖擊隋軍的防線,皆沒有成功。
其部被隋軍困在鐵山和白瑽山一天一夜,全軍輜重、物資全失,士兵饑腸轆轆,疲憊不堪。張聞節無奈,只得率部分散突圍,命部下攀鐵山返回江夏。
可惜張聞節運氣實在不好,大冬天的,卻正好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人馬俱不得前進。
于是潰敗的唐軍開始大批大批地向隋軍投降。
而張聞節在次日夜里,突圍至碧石渡時,遭遇隋軍散兵部隊。張聞節拼死不能破陣,最后死于亂軍之中。
西陵一戰,張聞節所部大敗,殘部逃回武昌的,不過千余人。
陳克敵通過審問俘虜得知,李世民返回了江陵,留下的主將李孝恭也北上攻打永安郡了,他看著地圖,頓時有了突襲江夏的想法。
諸將被陳克敵的想法完全鎮住了。
此時的窗外的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十二月的天氣,本就清冷的很,而這雨落在人身上,冰肌入骨,涼透人心。
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