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西河(1/2)
嚴孝武占領遼州,此時北面太原郡已下,新設的樂平郡府也來接收遼山縣。他乃引兵向西,進攻臨汾要道。
而此時張文遠也率軍占領了西河郡,穿過雀鼠谷,南下臨汾。
李淵占領西河郡之后,便將之改為浩州,以劉瞻為浩州刺史。浩州和南面臨汾郡境內的雀鼠谷,被李淵視為晉陽之后,第二道防線。
為阻擋隋軍,李淵做足了準備。在他計劃中,唐軍晉陽城擋住隋軍三個月到半年,浩州便能做好準備,然后在雀鼠谷天險再擋隋軍三個月到半年。等到隋軍突破這兩道防線后,已經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他在關中已經站穩了腳跟。
可惜晉陽失守,一切都成了空。
張文遠南下之后,集中騎兵,直往介休而出。
而此時劉瞻尚不清楚晉陽已經失守的消息。
張文遠南下,為了調動西河的唐軍,又利用李元吉丟下的符印,給劉瞻去信,言“隋軍正猛攻晉陽,雙方激戰數場,晉陽兵少,請劉瞻務必盡起全郡兵馬,北上支援。”
劉瞻得信之后,便整點兵馬北上。
這時功曹靳權便勸道:“昔日唐公有言,使君當緊守浩州,今隰城梁德所部尚未消滅,浩州本就兵力不足。若使君盡點兵北上,只恐浩州防御薄弱,為盜匪所趁?!?
劉瞻卻是不以為然道:“浩州怎么能和晉陽相比。只要晉陽保守,我大唐便穩如泰山,就是丟了個浩州,也能頃刻克復??扇羰菚x陽失守,則浩州將暴露在隋軍兵鋒之下,必不能保?!?
劉瞻沒說的還有,求救的李元吉是唐公的兒子,若李元吉出了事,他就是守住浩州,也沒什么功勞,反而唐公所忌恨。
豈不聞昔日劉封不救關羽的下場。
于是劉瞻不顧靳權的勸告,點兵北上。
劉瞻走到張難堡(今山西省平遙縣西南),與右屯衛軍楊義琰所部相遇。張文遠也沒想到劉瞻竟然主力盡出,而且速度還這么快,此次楊義琰麾下只有一營騎兵,主要目的是前驅設伏的。
雙方猝然相遇,立刻展開激戰。
雖然劉瞻手中有三四千人馬,但楊義琰麾下盡是騎兵。戰斗一開始,隋軍騎兵便直插唐軍中軍。
楊義琰是隋軍之中少有的猛將,帶著騎兵,一往無前地突擊,很快便撕破唐軍陣型。
劉瞻穩不住隊伍,很快軍隊崩潰。
劉瞻也跟著亂軍一路逃回介休。
浩州兵遭此一敗,膽戰心驚,士氣全無。劉瞻也心中震惶,實在沒料到隋軍戰力這么強撼。
不過劉瞻并不準備投降。劉瞻是李淵晉陽起兵的元叢,曾擔任大將軍府諮議參軍事,自是死忠于李唐政權。
劉瞻本身征戰水平不高,偏向于文官,但還是比較擅長守備的。更何況他這些日子一直在加固城防,征召士兵。
此次逃回浩州后,劉瞻便征調全城百姓,守御浩州。
張文遠兵臨城下,派遣使者入城勸降,劉瞻斬殺使者,誓與隋軍死戰。
不過劉瞻準備死戰,但旁人卻并不這么想。
功曹靳權是西河大族出身,唐軍占領西河郡時,為了獲得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持,授予了一批世家子弟為官。
當時唐軍連戰連捷,聲勢浩大,這些世家當然選擇投降。但現在劉瞻兵敗張難堡,隋軍兵臨城下,眼看便是要玉石俱焚,自是沒人愿意為李淵殉節。
不過劉瞻意志堅定,有勸其投降者,盡為劉瞻驅逐,靳權也不敢輕易表態。
這時靳權便找到鎧曹宋易、介休縣丞毛喧等人,商議應對之策。
“劉瞻這是要拉著整個介休城陪葬,他倒是得了名聲,咱們介休的父老鄉親就全完了?!?
眾人紛紛咒罵,頗有股子義正言辭的感覺。
這時宋易說道:“昔日衛公破漢庶人楊諒,我等各家也為王師出過力,更是得到過衛公的召見。這一次李淵造反,我等本有心死戰,只是實在顧念桑梓,為不使其遭受兵災,不得不投降。但現在王師趕來,正是正本清源的好機會,我等再和劉瞻混在一起,就是家破人亡了?!?
其他人也紛紛贊同。
這時這個說昔日與衛公的交情,那個說跟衛公見過面,一個個的都成了大隋的忠臣。
于是眾人商議,誅殺劉瞻,開門投降。
靳權命其弟靳策悄悄潛伏出城,前往隋軍大營。對于這些世家大族來說,若是直接打開城門投降,還稍微有些難度,但送一兩個人出城,跟玩一樣。
靳策見到張文遠,便言城中士庶為劉瞻所挾,不得不抗拒天軍,但內心卻是想投降的,請王師恕罪。并表示會在明日夜間,在城中生亂,打開城門,迎王師入城。
張文遠早猜到城中的世家大族會坐不住,對此,樂見其成,無動于衷。他本來也沒指望靠著世家大族來幫他破城,更不會因此高看對方一眼。
于是張文遠言,只有見到劉瞻的人頭,才會出兵配合。
靳策無奈,只得回城去見兄長。
靳權聽了,有些吃驚。隋軍聽到他們愿意投降,不應該喜出望外,封官許愿嗎?
不過此時他們已經準備動手,也沒有旁的辦法,只得一條道走到黑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