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胡漢結姻(1/2)
乞伏末的妻子、二女兒、三女兒和兒媳都忙得腳不連地,乞伏末看他在穹廬里礙事,便掀開簾子,準備出去。
忽然他又想到什么,便對妻子問道:“四娘、五娘呢?又去哪瘋了。你們這里這么忙,也不讓她們來幫忙,現在誰家的小娘子不在家剪羊毛,還讓他們去野。”
對于乞伏末來說,漢化是致富的根源,所以他們早就移風易俗,更改稱呼,學著漢家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了。
妻子忙說道:“聽說鄉里來了個漢人,說是奉總管府的命令,要選未婚的小娘子,婚配給漢軍,這不,我便讓她二人去探個究竟。”
乞伏末一愣,忙向屋外而去。
“你怎么不早說,耽誤了這等好事,咱家發達的日子來了。我得去看看,省得她倆不懂事被刷下來。”
乞伏末匆匆出門,這一次,他一定要將兩個女兒嫁個漢人。
他早就聽人說了,榆林縣那邊有個部落小貴族的女兒被隋軍的一個都督給娶了,隋軍都督竟然派人將妻子一家都接到了榆林城里,給他們買了房子,購置了很多家具,還把一個小舅子送到縣城的學堂讀書。以后,他們就是榆林的富貴人家了。
這事在金河一帶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指著將女兒嫁給一個隋軍,到時候也脫離這胡人身份,去城里過好日子去。
乞伏末有五個女兒,長女早夭,二女兒和三女兒都守寡在家,再加上未嫁人的四女兒和五女兒,他家有四個未出嫁的女子。
乞伏末本人也有遠見,知道順應大勢,要不然也不會讓長子去參軍。這次乞伏末打定主意要把女兒嫁給一個隋軍軍官,哪怕做個小妾也可以,到時候家里有個依仗,便不是什么人都能欺負的。
或許他也能沾女兒的光,也搬到城里去。到時候他還能跟城里的老太爺們一樣,過著滋潤的小日子。
乞伏末就怕兩個女兒傻傻的人家看不上,剛走了兩步又反身回來對妻子說道:“我剛買了一些隋人的胭脂水粉的,你給那倆丫頭捯飭捯飭,別讓人家看不上了。”
乞伏末又看到二女兒和三女兒還在這里,忙不迭說道:“你咋還讓她倆在這里干活,還不讓他們參選去,這時候還管什么羊毛。”
妻子沒好氣地說道:“我也想讓她們去,那也得人家要啊,人家來的貴人說了,只要未嫁的小娘子,這些都是要給當兵的送去的。”
“糊涂!”
乞伏末氣憤地說道:“你咋知道就沒有人喜歡結過婚的了,咱在草原上什么時候沒生過孩子的比生過孩子的值錢了,結過婚生過子的好生養,保不齊人家貴人就喜歡結過婚的呢。”
也不容妻子反駁,乞伏末忙驅趕著女兒去梳洗打扮,省得去晚了人家貴人走了。他則是一刻不停地前往鄉部,他得好好算計一下,給幾個女兒找些合適的良人。
七月二十日,總管府令。
凡豐州軍九品以上官員,皆需納胡妾一名;凡未婚兵丁,可自愿申請,婚配胡女。
黃明遠這道命令很短,其實說起來就是當兵的要發老婆了。
當官的要納個胡妾,而且老大黃明遠已經做了表率作用,你們下邊的看著辦吧。至于當兵的,只要愿意,不需要你出彩禮錢,一個胡女老婆就給你送過來。
此策一出,眾人立刻沸騰起來。當官的還好說,一個胡女小妾,也不在乎,實在不愿意去,交罰金就是了;而當兵的則不一樣,這可是朝思暮想的老婆,誰不想回到家有口熱乎飯食,天天老婆孩子熱炕頭。
俗話說,當兵去三年,母豬賽貂禪。他們這群人可不是三年的問題,而是要一輩子扎根這里,不成家哪行。
咱家總管心疼咱們,不僅賞賜豐厚,撫恤優渥,當兵還有土地、錢糧可拿,自軍隊土地制度改革之后,在豐州當兵變成了一等一的美差了。雖然當兵要死人,可咱們跟著的是戰神啊,一仗下來,皆有封賞,沒看到張文遠、蔡知運幾人當年在豐州也只是小嘍啰而已。
當兵的有錢了也想娶媳婦,可惜土地政策剛開始,他們積蓄不多,而娶妻要的彩禮,可是很重的。
這年代流行厚嫁,也就是說女子的嫁妝非常豐厚,很多家庭嫁女兒都要傾家蕩產,為此更沒人愿意女兒嫁給一個窮光蛋。
沒有媳婦,這生理問題總是要解決的。
軍人嘛,本就精力旺盛,漫漫長夜,難熬得很。
因此當兵的一有了錢,都喜歡去花街柳巷的妓院窯子找些娼妓樂呵樂呵,哪怕沒錢的也會去私娼過過肉引,因此邊地反而娼妓行業最是興盛。
黃明遠能在軍中禁賭、禁斗毆,但是也沒法禁嫖娼,當年王胡子強奸案其實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王胡子一個都督都娶不上個媳婦,更何況是軍中的普通士兵。
王胡子一案給了眾人一個警示,沒人敢用強了,這眾人去妓院就更頻繁了。只是花街柳巷的女子,不過是殘花敗柳,粗脂俗粉,怎么能比得上嬌滴滴的小娘子呢,哪怕是胡人。
這年頭,豐州本就是漢胡交雜之地,通婚者不在少數,窮人哪有資格選擇老婆的身份。
黃明遠此策一下,眾人在家坐著便能有媳婦上門,如何不美,因此各部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