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面見百官(1/2)
南方發生的事情,遠在京師的朱由校并不清楚。
眼下他正在進行一次極為關鍵的操盤。
足足過去了十天時間,在乾清宮裝“死”的朱由校,再一次召見了文武大臣。
而這次,來的不止是內閣的大學士和六部的主官。
整個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員,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被宣詔入宮。
頗有一番即將駕鶴西去的意思在里面。
而等待了這么多天的官員們,此時也是極為的緊張。
他們都隱隱感覺,大明朝恐怕是又要改朝換代了。
而其中有的人暗自竊喜,內心頗為激動,例如禮部尚書張瑞圖,幕后黑手王從中,以及張晉等官員。
而有的人則是忐忑不安,面露憂愁之色,如內閣次輔徐光啟,輔臣王在晉。
“老哥,莫不是真的回天乏力了?”
武定侯郭應麒,此時他的內心也是極為矛盾。
一來皇帝重用了他,破格提拔他這個閑散勛貴進入大明朝的權力核心,獨自管理著警部。
可其次,他與皇帝并沒有多么深厚的君臣感情,甚至于在兩個月前,他都只在皇極殿用余光遠遠的瞅了幾眼皇帝。
而這也正是他矛盾的地方,皇帝雖信任重用他,但給到他的壓力也是極大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
自上任這個所謂的警部大臣以來,他就沒有一天睡過好覺。
生怕哪里做的不好,或者是部屬犯了錯誤出了差錯,從而怪罪到他的頭上。
他當初可是親眼看見,成國公和定國公等幾十名勛貴如何被抄家,又是如何慘死的。
他作為京師僅存的幾個勛貴之一,并不想步了他們的后塵。
皇帝要是死了,那他也就不用這樣日夜擔驚受怕,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可他同樣擔憂,皇帝如果真的沒了,大明朝廷的政局和時勢還能維持現狀嘛?
而作為當朝權勢最重,最受信任倚仗的英國公張維賢,卻是沒有這個煩惱和擔憂。
“武定侯,你要牢記一點,不管任何時候,不該你問的就盡量不要多嘴。”
“陛下乃是有大韜略的明主圣君,一切自在掌握之中,我等只管奉令行事即可。”
聽得這個回答,郭應麒不由得看了一眼張維賢。
這番話可是帶點提醒之意啊,雖然頗為隱晦,但郭應麒豈能不明白其中意思?
莫非陛下的身體并無大礙?還是說如今的時局是陛下有意為之?
想了一會也沒有答桉后,郭應麒也將之拋之腦后。
張維賢既然愿意隱晦的提醒他,那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畢竟都是皇朝的勛貴,而且如今陛下也大肆重用他們這些勛貴。
有些時候自然是要擰成一根繩,共同進退的,否則在混亂的斗法中將會尸骨無存。
英國公張維賢早已知曉一切,因此不像郭應麒那般顯得患得患失。
而在場的其他大臣,有不少人都是有著郭應麒同樣或者類似的擔憂。
尤其有徐光啟和王在晉最甚,他們都是皇帝破格提拔的,雖然位高權重,麾下也依附了不少官員大臣。
可要是論起根基和影響力來,比起江南傳統士族集團和東林黨,還是差出許多。
他們也很清楚,皇帝一旦身死,那他們的結局也不會有好下場,必遭清算。
徐光啟可是有深切體會的,當年薩爾滸大戰明軍慘敗,神宗皇帝派他去通州,招募了不少西洋人編練薪新軍。
想著等操練幾年,可堪大用之后再揮師出關,剿滅建奴一雪前恥。
可隨著神宗皇帝的殯天,徐光啟在短短兩月之間,不知遭受了多少彈劾,處處被排擠壓制。
如果不是當今皇帝慧眼如珠,將通州幾萬新軍編為羽林軍,他那幾年的心血必然付之東流。
但事到如今,他也沒有什么法子。
生老病死乃是天道,豈是人力所能阻止?
他只期望著,陛下能在臨終之前,選定好一位繼位之人,他竭盡全力好生輔左。
“首輔,人可都到齊了?”
今日的這一場大戲,可以說是朱由校此次謀劃最為關鍵的一環。
收獲能不能達到預期,就在于這場戲演的怎么樣了,因此也是直接讓魏忠賢露面,盡可能的誤導他們。
“老夫親自清點過了,朝中五品以上官員都已在此,不知何時才能見到陛下?”
王象乾雖然也是朱由校提拔為首輔的,但他不像徐光啟和王在晉那般,和朱由校有著一些不謀而合的想法。
而且他在隆慶年間就在朝為官,出自邊關,既有軍功在身,資歷也是無人能比。
更何況他在萬歷中期時就已擔任過二品高官,雖未入閣但地位已然不低, 因此也不存在于知遇之恩。
而魏忠賢聽著王象乾這頗為不善的回答,也是略帶狠色的看了一眼道:
“等著。”
王象乾身為首輔,而且本就不喜魏忠賢,如今一個閹宦竟然敢用這種口氣與他對杠。
加上皇帝生死不明,這魏忠賢極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