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形勢(2/2)
,前者如“素不安分之徒,或投壇附和,或仿效裝束,魚肉良善。”(《天津一月記》)后者如“奉教者皆扮成假義和拳會,各處尋仇殺人,北京西城尤多”(《義和團運動史料叢編》),“直北一帶,天主教民往往效拳匪服色,四出行劫。有被獲者,自稱義和團,則地方官即釋之。”(《庚子記事》)
現(xiàn)在的義和團盡管還在清廷可控范圍人了,但各種導(dǎo)火索隨時點爆這個炸藥包:
1治外法權(quán)凌駕中國法律
19世紀末,西方傳教士被準許在中國傳教和成立教會。在治外法權(quán)之下,不單教會的西方神職人員不受清政府管轄,一般中國信徒也常獲教會庇護。地方上,基督教教會每每因為文化、風俗差異等等各種原因,與地方民眾發(fā)生沖突。部分不良教民欺壓當?shù)孛癖姡胤秸畢s往往因為懼于教會的治外法權(quán),不欲與洋人作對而未能持公處理,造成教案。
2仇外心態(tài)
清末華北地方經(jīng)濟破產(chǎn),傳統(tǒng)社會綱紀解體;在轉(zhuǎn)變的時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會社紛起。總之,教會、教眾和洋人、洋貨,成為了仇視的對象。
3謠言
當時社會有許多詆毀西方人的謠言,如說洋人醫(yī)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藥、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陽精等等,而一般中國百姓一向迷信這類傳言,從而人人自危,對西方人及中國教友恨之入骨。
4守舊勢力煽動
教會除了傳教之外也興醫(yī)辦學、提倡破除陋習(如纏足納妾)、傳播新思想(如憲政、民主),與維新運動一樣不可避免會引起守舊勢力的仇恨。
盡管玩家作出許多改變辦法勸說無效,只能說:“小勢可改,大勢難改”,在守舊派的激烈反應(yīng)中,任何改變都沒有用。
看完國內(nèi)國外形勢的余顯揉了揉太陽穴,無奈的聽著門外的山東梆子聲,總是感覺門口聽戲眾人背著他做什么事。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yōu)質(zhì)的閱讀體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