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鹽與鐵(1/2)
鹽在古代可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如果非要進行一個對比的話,古代的食鹽對封建王朝統治者而言,相當于煤炭之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石油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
古代食鹽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一、海鹽,在低平的海灘上挖出一個個連著的方形格子,采用曬鹽法,獲取食鹽。
二、煮鹽,以四川自貢的鹽井最為著名。
三、鹽湖,如:青海內有一個“茶卡鹽湖”,一望無際,全是晶瑩剔透的鹽,只需要挖出來簡單處理后,就能食用。
而背靠秦嶺身處關中大地的秦國,顯然并不是產鹽地,一不臨大海,無法從海水中獲取食鹽,二境內并無鹽湖提供大量食鹽。
秦國的食鹽主要來自西北在甘肅、青海交界之處,除了茶卡鹽湖外,還有眾多小型鹽湖,還有就是隴南山地內生產的食鹽,這是秦國食鹽的主要來源。
運送途中的損耗,加上一些黑心商人故意抬高,就導致秦國境內的鹽價一直居高不下,對此,朝堂一直束手無策,加之戰爭在即,還需要這些人為秦國龐大的軍隊提供食鹽,嬴政也只能捏著鼻子忍了下來。
對于此事,李冥也是不久前察覺到,在得知秦國急需食鹽后,李冥就嘗試著用前世書中提到的鹵鹽提煉法,自己制作食鹽。
經過反復實驗,確認無誤后,李冥就將此法記載帛書中,趁此機會交給嬴政。
鹵鹽這種東西非常常見,基本上每座山林之中都有,牛羊馬等食草動物,平時就是靠著舔舐鹵鹽補充鹽分,這玩意外貌和石頭差不多,故此也被稱為牛羊舔磚。
因為,里面有太多的雜質,所以,這種鹽并不適合人類食用,只有一些賣不起食鹽的貧民,才會少量食用這些鹵鹽。
古代每年因食用鹵鹽中毒死亡的平民不在少數,由此也能看出鹽在古代的重要性。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嬴政在看到鹵鹽的提煉方法后的鄭重。
“先生大才,嬴政替秦人謝過先生!”
嬴政鄭重起身,朝著李冥行了一禮。
“大王莫要如此。”
李冥連忙起身攙扶道。
兩人再次落座后,嬴政看著鹵鹽法后面還有一長段文字,不由認真觀看起來。
“由此鹵鹽提煉之法,雖能暫緩秦國少鹽的處境,但卻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后續又是數種食鹽的提煉方法,包括海鹽等等,都被李冥寫了進去。
這些辦法雖未經實驗,但想來也要比現在的提煉技術先進許多,日后,秦國一統必然用得到。
這些還只是開胃菜,后續的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鹽的問題解決了,下來就是武器的問題了。
青銅雖堅,但過剛易折,所造武器不能過長,且多以直刺為主,不適劈砍……
李冥先是列出青銅制品的缺陷,事實也的確如此,除了名劍之類頂級兵器外,青銅所造武器普遍以短為主,就是因為過剛易折,武器太長又缺乏韌性,稍有不慎便會折斷。
現在雖有煉鐵之法,但還不甚成熟,只能小范圍使用,無法大規模普及。
即便到了鐵質武器成熟的漢朝,也只是在軍隊中普及,民間使用的還是青銅制品,一直到唐宋時期,鐵制農具才算是普及到民間。
而帛書上提到的正是西漢的坩堝煉鐵法,兩朝相隔時間不長,以秦朝的國力,這種辦法能立刻適用。
后面還有東漢時期的水力鼓風爐,即水排煉鋼。
后續的灌鋼法當然也在其中,只是,李冥對此不甚了解,只能照本宣科,將這個方法寫出來,剩下的步驟工序還需要工匠不斷實驗完善。
煉鐵之法表述完畢后,帛書上還有一些后世經典武器的設計圖,這些都是李冥根據記憶臨摹而成,沒有具體的設計方案,同樣需要工匠實驗完善。
環首刀、陌刀、唐刀等等,都被列舉其中。
除了歷史上的經典武器,李冥還將歐洲經典的胸甲騎兵的胸甲和配套武器也列在其中。
胸甲騎兵雖是西方產物,但不得不說這種騎兵的確厲害,在火繩槍普及的歐洲戰場依舊能縱橫睥睨,直到自動武器的出現,才讓胸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既然是好的東西,又何必在意其他,只要能幫華夏開疆拓土就行。
至于,胸甲之后,就是一些歷史經典農具,如:曲轅犁等。
這些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產出的農具,李冥又怎么會忘記。
在沒有帶回土豆、紅薯等高產出的農作物前,小麥、小米等才是百姓食用最多的農作物。
即便帶回這些東西,小麥等農作物也是農民主要的糧食來源,只有,災年之時,才會考慮以土豆紅薯為主食。
所以,能節省出大量勞力的曲轅犁就顯得尤為重要。
帛書中描繪的種種工具以及其作用,讓嬴政一時間不由沉浸其中,久久無法自拔,直到看到文章末位時,嬴政不由再次鄭重起來。
鹽鐵官營。
其實,鹽鐵官營在春秋時期便有先例,最開始是由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
即對鹽和鐵一起實行專賣,而秦國在經歷商鞅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