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揚名(1/2)
趙青青聽完撫掌笑道:“賀英雄說得好!”
趙青青笑完站起身,慢悠悠地走出房間,倚在三樓的欄桿處隨意往下看了一眼。
樓下,掌柜正要領著范良弼一行去二樓的包廂,魏季廷看了看一樓的大堂,今日說書人不在,茶樓里都是些書生,人雖不少卻并不喧鬧,只偶爾有人為了誰的詩好誰的文章佳爭上兩句。
“我看這里挺不錯,范兄以為呢?”
范良弼頷首,“就坐此處吧。”
掌柜便恭敬地將他們幾人引到了大堂中間的那桌。
趙青青見他們坐下了,便又慢悠悠地走回來,關上了面街的南窗,打開了向著茶樓內(nèi)的北窗,這么一來市井的喧囂之聲消失了,茶樓里的各種聲音入了耳。
趙青青對招了招手,“坐過來,我們聽聽這群書生有什么高見。”
賀林晚便又起身與趙青青一起坐到了北窗下的棋案旁。
樓下的書生們應該是認出了范良弼等人,不少人主動過來打招呼,聽說他們今日要在此談文論政,便不由自主地圍了過來。
北窗打開之后,賀林晚和趙青青所坐的位置可以清楚地聽到樓下的說話聲。
一開始范良弼并沒有發(fā)言,倒是同來的幾位書生十分活躍,討論著自己最近在書中所得,談著談著就不可避免地偏到了最近朝堂的一些政策上。
當世與魏晉時的風氣不同,并不盛行“不談國事,不言民生”的清談,書生們聚在一起很喜歡對朝堂政事發(fā)表看法,談到激烈時擼起袖子干一架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一些身居高位的官員也會在茶樓酒館中物色幕僚,對于那些考不上科舉又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書生而言,去給高官當門客也算是一條好出路,遇上一些惜才的主顧,提攜他們走上仕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談論朝堂之事,不可避免就要涉及到站隊的問題。范閣老回朝之后,范派與慕派官員因為政見不合,在朝堂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好幾次爭執(zhí),雖然最后都被天承帝壓制下來,但是兩派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幾乎無法調(diào)和。
范派與慕派之爭,也是守舊派與改革派之爭。
當初大周朝建立之后,太祖皇帝李俊義只懂打天下,不懂治天下,便去請了世家出身的名儒楊蒙正入朝輔政。以楊家為首的一些前朝士人為了結束戰(zhàn)亂穩(wěn)定朝局,獻上了不少治國良策,也因此大周朝有一些政治舉措與前朝是一脈相承的。
幾十年后,以慕家為首的一些在大周朝建國之后才逐漸興盛起來的家族認為前朝政策多有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大周國建立之初的國策延續(xù)到如今確實有一些需要修改之處,但是慕家等家族想推翻舊政的舉動也并非全是為了所謂的天下大義,其實說白了就是想要與舊世家重新分割利益罷了。
對此,范楊等世家大族自然是與之站在對立的一方,于是就形成了守舊派與改革派的矛盾。
不過賀林晚記得一開始并不是所有的世家都對新政持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她祖父以及大伯父其實是傾向于有選擇地廢除一些舊法的。只是到了后來,兩派因為政見不同結下的梁子越來越多,矛盾也越來越大,漸漸地便成了你死我活的局面,直到五年前楊家獲罪,范閣老致仕才讓爭端稍微停滯。
但是,慕家看似在這場政治斗爭中獲勝,他們主張的新政卻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順利推行下去。現(xiàn)在范閣老重回朝堂,局勢再次不明朗起來。
今日跟范良弼前來的書生們都是傾向范家的,有兩位才思敏捷的書生當場就做出了政論文章諷刺慕家主張推行的一些政策幾年下來非但沒有見成效,反而浪費了國力。
因這兩位書生文采不錯,文章念出來抑揚頓挫,引來了在場之人一片叫好之聲。
兩位書生雖然有些自得,但還是謙虛地說:“我等的文采哪里及得上范兄?”
范良弼之前有幾篇文章在京城中流傳,但是都是關于經(jīng)義的,沒有人見過他作的政論時文,聞言便紛紛請他當場作文,發(fā)表政見。
趙青青聽到此處,掩唇一笑,對賀林晚道:“看來這位范公子今日是揚名來了。說起來我這茶樓里前幾日就開始流傳范公子寫的文章和詩詞了,這些書生真有意思,還知道揚名前要先給自己造個勢,我看這招八成是從花樓里的那些花魁身上學來的。”
賀林晚聞言忍不住笑了,仔細想想倒還真的與那些花娘們爭奪花魁時的招數(shù)挺相似。
另外,趙青青說對了,范良弼今日確實是來揚名的。
現(xiàn)如今大家都覺得范家勢不如前,范家沉寂多時之后突然做出了反擊。
范閣老放出消息要去書院講學,結果引得天下學子蜂擁入京,京城的書生們也都空前活躍起來,這段時日文會詩會不斷。
范家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要讓世人看到范家在士人學子當中的影響力,這也是范家最大的依仗。
另一邊范閣老也不再壓著家中子弟出頭。范良弼應該會在明年參加科舉,現(xiàn)在在士人中揚名無疑能增加他的政治籌碼,為他將來入仕提前打下基礎。
范家這次回京來勢洶洶,想必已經(jīng)籌謀多時了。
樓下,在眾人的呼聲中范良弼答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