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吉利斯(一)(1/2)
由于北方袁世凱乃至薩鎮冰等人的故意宣揚,飛鴻號乃至前清外購戰艦一事鬧的沸沸揚揚,全國各地的報紙都在進行著報道,甚至一度弄成了全國『性』的事件,一開始閩浙兩省也同樣如此,連續好幾天都在報紙上說著這些海軍軍艦上的事情,這些輿論幾乎都有著統一個觀點,那就是現今中央缺錢,那么各省就應該效仿前清舊例,分攤海軍軍費,尤其是閩浙廣東等省份,其中又因為飛鴻號一事,把矛頭直指陳敬云。
如此情況讓陳敬云有些惱怒的同時,下令調查局立即調查幕后推手,然后通過各種手段在閩浙境內全面禁止繼續宣揚此事,調查局甚至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宣傳處,監管境內的報紙,那些公開批判陳敬云和軍『政府』,甚至有煽動暴`『亂』傾向的報紙一律封掉,然后推出報業管理制度,公開發表刊物的報業要經過登記審核后才能重新營業,一改之前隨便拉幾個人就能公開辦一份報紙,單單福州城內就有數十份報紙的情況。
這年頭,普通民眾們對于信息來源是很單一的,主要就是集中在報紙上,只要報紙這個源頭控制住了,就好辦很多了。
至于所謂的言`論自`由,這年頭的普通人還沒有這么高的精神需求,這東西一般都是和平盛世里,大伙都吃飽了后無聊之余才會發現自己還缺了個言`論自`由,在『亂』世里,能活下去才是關鍵,當你吃都吃不飽的時候,是不會在乎自己能不能隨便罵政`府的。
在調查局雷厲風行的行動下,幾乎兩天內閩浙兩省內的輿論就重新出現了平靜,伴隨而來的是眾多小報紙關門或者是聯合起來又或者是被收購,經過這一次整頓,閩浙兩省的報業開始出現數家影響力較大的報紙,比如民辦的福州日報,杭州日報,比如軍『政府』為主導的福建商報,浙江商報。還有調查局為了掌控輿論為收購了眾多小報紙聯合組建的國民日報。 辛亥大軍閥147
閩浙兩省的輿論歸于平靜,至于外省在說什么就不是陳敬云所能管的了。只是這樣長久宣揚下去的話,恐怕陳敬云在全國范圍內的聲望就會急劇下降,最后說不準就可能變成人人喊打的獨裁大軍閥了,嗯,之前的朱瑞就是差不多如此。
為此,調查局宣傳處在陳敬云的暗示下,積極展開輿論反擊,大肆批判北京的中央『政府』不顧國家海軍利益,意圖出賣英造的兩艘巡洋艦,甚至要取消在德意奧數國的造艦合同。然后又說海軍事乃是中央『政府』所為,強由地方省份來辦海軍是本末倒置,然后還說北洋既然缺錢到了沒辦法維持中央『政府』的存在,連區區千萬造艦款都拿不出來的話,那么就該把位置讓出來。
這擺明了說,海軍乃是中央的責任,不能推倒我陳敬云身上來。如果北洋實在沒辦法,那簡單嘛,袁世凱你下臺,換個人上去,比如孫文。
這番的輿論反擊并不涉及閩浙兩省范圍,主要是在上海乃是全國其他地方去『操』控輿論,方法和袁世凱的差不多,無非就是請人寫稿子或者干脆自己辦報。
總之目的就是一個,把這水給攪渾了。
這些表面的輿風波其實看起來很大,其實并沒有什么實際效果,頂多就是讓人們聊天時偶爾談及而已,并不會實際影響到各地實權人物的判斷和抉擇。
比如陳敬云就沒有因為輿論的影響而發暈扔出去千來萬,袁世凱從一開始也沒指望過這些輿論能夠影響到陳敬云的抉擇,袁世凱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惡心惡心陳敬云之余,隨便收攬海軍的忠誠以及普通民眾對中央的好感而已。
薩鎮冰和林穎啟等知陳敬云明確拒絕了購買飛鴻號了后,心灰意冷,林穎啟也是到了福州海軍學校那邊上任副校長去了,這個副校長雖然帶了個副字,但是由于校長是陳敬云兼任,所以說海軍學校的實際管理還是得副校長來進行,林穎啟對如此的安排還是滿意的。
至于薩鎮冰,在福州待了五六天之后也覺得無趣了,正打算回去,然而在他連船票都買好了后,正準備回去繼續當他的上海淞滬商船學校校長的時候,卻是有個人找到了他,而且還是一個洋人。
這洋人并不是普通的洋人,而是美利堅合縱國在遠東的造船業代表:海軍上校吉利斯,也是美國駐華副武官,這人在民國清末以及民國初年的兩國海軍關系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美國駐華公使更重要一些。
清末宣統年間,清廷打算重新建設海軍向外購訂購軍艦的時候,美國也極力的爭奪造艦合同,而為了避免美國國內的數家船廠相互競爭拆臺,美國國內派出了海軍上校吉利斯統一代表美國造船業,負責在遠東地區推銷美國的軍艦。
正是他的極力競爭,才讓美國得到了飛鴻號的訂單。當時美國對這個訂單看重的并不是區區二十萬英鎊的造價,而是希望借助飛鴻號這個訂單從而打開中國的軍艦市場。在一戰前,或者說一戰結束之前,美國的軍艦在國際市場上并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大多數國家外購軍艦時,第一選擇是英國,第二選擇往往是德國,第三梯隊是法國、意大利、甚至奧匈帝國。而美國的軍艦制造業要向打開國際市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盡管當時飛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