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折我肱骨(1/2)
第三章 折我肱骨
唐鶴征膝行幾步來到了唐順之的床前,握住唐順之干枯的如同柴火一般的手,眼淚又落了下來了。
唐順之此刻有氣無力的說道:“苦什么。人都有這個時候。”
唐鶴征說道:“父親,您有什么要交代的。”
唐順之說道:“你是好孩子,我這兩年在呂宋,你將家里照料的非常好。我沒有什么好交代的,長兄如父,今后家里全指望你了。”
唐鶴征說道:“父親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唐順之說道:“可是,我要你失望了。”
唐鶴征愣住了,不知道唐順之說這個是什么意思。
唐順之說道:“我對你最后一個要求是, 我死之后,不葬老家,就在呂州城附近,擇一吉地下葬。今后子孫也都要在呂州城繁衍生息,也就是說,我們這一脈,今后就是呂州唐氏了。”
唐鶴征一愣,說道:“父親,您為什么要這么做?”
唐順之的話,看似簡單的將家族遷到呂州。但對唐家的影響太大了。別的不說,唐順之在江南的關系網之中,也算是靠前的人物。而一旦到了呂州,與江南的關系網根本沒有辦法維持了。
本來,唐順之走后,唐鶴征是能繼承唐順之的關系網。維持家門不墜。但是一旦到了呂州,這一切都完了。
別的不說,在呂州有合適人家嗎?
唐家的女兒嫁給你,又娶誰?
什么事情都講究門當戶對。他們,來到這里,江南世家決計不會與唐家通婚的。畢竟,誰愿意兒女都去海外啊。而唐家在這里移民之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家。
這還是其中一點弊端。
其余的弊端,不知道有多少,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就好像很多說逃離北上廣。而唐家做為就好像是這樣,有上海戶口房產關系網。但是硬要遷居到西北戈壁灘上一般。
隱形的有形的損失太大了。
唐順之自然知道這些的。
他說道:“我在呂州這一段時間,一直在想,如何將呂州如內地一般。想來想去,呂州缺少了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士大夫。沒有士紳,就不能保證呂州一直是大明的。”
“而我唐家這樣做的話,將來唐家在呂宋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唐順之非常清楚士紳是什么?士紳既是大明皇權的敵人,也是皇權的維護者。在地方上扮演了挖墻腳的一面,同時也扮演了維護大明統治的一面。這些遷徙過來的百姓流放過來的士卒,都是大明中下層。或者可以將中字給去了。但凡能混下去,又有誰愿意背井離鄉啊?
換一個角度說,大明朝廷的統治,對這些人來說,并不是愉快的回憶。
所以呂州城上下,對大明認同感,不能說沒有。但是很薄弱。如果有一點,真發生什么事情。呂州城未必不會背叛朝廷。
而唐順之做出的預防手段就是,讓呂州城與大明一樣,存在一個士紳階層。唐順之對自己的家教很有自信。唐家到呂宋不妨礙唐家子弟靠進士。
甚至還有好處。
畢竟,不管將來呂宋的科舉怎么辦。都比在江南四府死亡考區強吧。
讓唐家成為呂宋士紳的代表。將來唐家在呂宋的權勢也可以保證。這對呂宋有好處,對大明也有好處,長久的看,對唐家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這些唐鶴征能夠理解。但問題是,呂州而今是什么鬼樣子,連內地一縣城,不,一大鎮,未必能比得上。讓唐家遷到這里,落差實在太大了。
只是唐鶴征是一個孝子。嘴巴微微張合,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孩兒遵命。”
唐順之伸手撫摸唐鶴征的頭,說道:“苦了你了。”
唐鶴征說道:“只要父親想要的,孩兒一點也不覺得苦。”
至于真的不覺得苦,而是口中不覺得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唐順之最后一段時光之中。唐鶴征跑遍了呂州城附近的山丘。終于找到一處吉穴。唐順之死后,就葬在這里,唐鶴征并沒有將唐家都遷過來,而是主持分家,將家產分給弟妹。他自己孤身一人來到了呂州,在這里結廬而居,辦了呂宋書院。成為南洋第一書院。
而唐鶴征本身就是傾向于氣學。再加上,身在海外與西方思想高密度碰撞。在十幾年之后,成為在周夢臣之后,氣學又一大儒。
而唐家的更是與呂宋綁在一起。在未來很多年之后,唐家都是呂宋大姓。就如同個陳家林家于福建一般。
當然了,那就是后話了。
一個月后,周夢臣接到了呂宋的急報。看到唐順之病逝的消息,只覺得心中一痛。
唐順之在南洋巡撫任上下的心力,任誰都能看出來的。包括周夢臣。有唐順之在一日,周夢臣對南洋就沒有一點點的擔心。而今卻不一樣了。
他必須思考唐順之的接替人選。
譚綸自然是首選。
但是周夢臣對譚綸的影響不好。原因很簡單,在他心中,他可不記得譚綸之后的地位,他只記得譚綸是敗軍之將。
周夢臣不否認,譚綸是有才能的。
但是有才能并不一定要大用。特別是最關鍵的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