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接收(1/2)
?十九日,李璟與林武帶著張承宗和劉守謙率了家丁第一隊趕往赤山浦接管海船。
赤山浦,登州文登縣沿海的眾多海港之一。晚唐繁榮的登州港,除了蓬萊的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這條唐代兩大海道之一外,在半島的南面還有一條海道。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船舶從登州港出發朝東北行,沿大謝島群島經馬石山至都里鎮。過青泥浦,沿遼東半島過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望,到達烏骨江,再南下新羅,由新羅再前行經對馬海峽到達日本。這條航線是沿海岸線和群島航行,從登州到遼東再到新羅、日本,航線遠,但補給多,線路久遠,航線安全,且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少,一年四季都可以航行。
但除了這條傳統的航線外,做為北方航海大港的登州還有另外一條通往新羅與日本的便捷航道。那就是從海州到密州經萊州嶗山港,再到登州牟平縣乳山浦再到文登縣赤山浦,然后從登州東南角的成山角出航,越海到新羅西熊州、高移島、黃茅草島,然后到達日本的鹿島、博多。這條航線卻是唐代新開發的航線,從登州的成山角到達新羅熊州,順風只需要兩天。比之蓬萊那條航線更便捷,航線時間更短。不過缺點是受天氣影響嚴重,且航線開辟時間不長,海上航行經常會遇到麻煩。
在這條新航線上,登州的牟平縣和文登縣就有十多個大小的港口。其中牟平縣就有陶村港、邵村浦、乳山浦、乳山西浦、盧山港、望海村東浦、桑島北港、長淮浦八個港口,而文登縣也有青山浦、赤山浦、旦山浦、成山港四大港口。唐太宗三伐高句麗,唐高宗伐高句麗,都派大軍從成山港渡海攻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勁卒四萬,戰船五百艘”,而高宗時“水陸十萬”大軍,戰艦千艘。
赤山浦居于這條新航道上的要點,港口地利優厚,遠勝其它港口,是和乳山浦、成山港相并而提的三大港口。李璟幾十人到達赤山浦港口之時,恰時寒冬臘月,年關將近。跑成山航線的都是遠洋海船,唐代的海上航行者早就總結出了一套對海上氣候風向的掌握,基本上都是利用季風航行。
航海的船員早就發現,每年海上都有幾個月的時間風向十分的穩定,極利于海上航行,他們稱之為信風。每到冬季,風從登州向遼海和東海上吹。而到了夏季,遼海和東海上的風則向登州陸地上吹。因此,每年的五到九月,正是海商船隊從登州駛向新羅、日本的順風期,而每年的十月到四月,則是日本、新羅返回登州的順風期。
在這兩個不同方向的時期里,又以每年的一月、四月、六月、九月為航海的最佳時節。正常情況下,六月從成山港出發前往日本,多數要到次年一月返回。
李璟到達赤山浦港口之時,港口停留著無數的商船,商旅接艫,魚貫迤其萬艘。萬艘有些夸張,但李璟估算那停滿港口的大小海船至少有上千艘。
李璟自小在赤山港附近長大,對這場面倒沒多少驚訝的。以往的記憶之中,閑時他經常與村中同伴挑些吃食和薪炭等物來這港口販賣。不過同來的張承宗和劉守謙兩個卻是從沒有見過如此繁華熱鬧的港口,見那接艫相連的無數巨大船只,都驚訝的有些合不攏嘴。就連出身京城的林武,也是頭一次見到這么壯觀的場面。
“將軍,我們的船也在里面嗎?”張承宗驚訝的道。
“這得有多少船啊?”劉守謙這個曾經的地主也眼睛瞪的巨大的感慨道,以前守著千把畝地就覺得自己很富足了,可現在往前一看,港口隨便一條船都擋的了他以前全部的家當了。
“嗯,那里面也有我們的一艘,走,接收船去。”李璟笑道,雖然這上千艘船中,屬于他的只有一艘,可李璟依然忍不住激動。那可是一千五百石的大船啊,足足能載七八百人。
赤山浦港口東面邊東北方向有鏌铘島掩護,北有朝陽山,背依赤山,三面環山,口門向東南敞開,與海相連。港口水域寬闊,岸線穩定,泥沙不多,淤積量不大,整個港的平均水深為兩丈左右,深處達三丈開外。完全滿足于普遍只有一丈到一丈三左右吃水深的海船。
港口中依靠的大部份都是海船,也有一部份運送貨物到港口的槽船,槽船多是雙桅,海船則普通是三桅,李璟甚至看到了幾艘四桅甚至五桅的巨船。沿著岸邊,還開設了無數的倉庫和商鋪,臘月寒冬,港口卻十分熱鬧,大量的民夫正手挑車推的裝卸著貨物。
林武眼尖,一眼看到港口有好幾艘正在卸貨的船只卸下的全是一袋袋的稻米。
“這四處饑荒,怎么還有這么多糧食運來?難道是從新羅和日本運來的?”
李璟仔細看了看那幾艘船,搖了搖頭:“不,這些船不是跑新羅、日本的遠洋船。這些是沿著登州、萊州、密州、海州、楚州、揚州、蘇州、杭州、泉州、廣州沿岸航線的近海商隊。北貨南輸,南物北販,這些商船基本上都是那些豪門士族的商團。眼下北方饑荒,可南方并沒有災荒,這些商團從南方運糧食到北方,正是發財的好時機。”
在唐以前,糧食販賣一般都是不出三百里范圍。因為糧食不比其它的貨物,販賣糧食最大的難題就是消耗太多。販賣的越遠,成本則越高,出了三百里外,成本就越加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