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1/2)
?泉源記憶中的孫貍是個十來歲的小姑娘,扎雙馬尾,丹鳳眼,看上去總是有點高傲與不近人情。
孫貍的母親周女士就是泉源父親為泉源請來的心理醫(yī)生。
泉源親眼目睹母親死亡的不幸悲劇后,精神遭到重創(chuàng),很長一段時間渾渾噩噩夜不能眠。只要一睡著就會做母親渾身鮮血淋漓的噩夢,稍微有點響動就會控制不住大聲尖叫,大多數(shù)時候則是抱著膝蓋一個人蜷縮在角落。
當時有很多精神科的醫(yī)生建議泉源的父親把泉源送到精神療養(yǎng)院去,專業(yè)的設(shè)施與醫(yī)護人員說不定會使泉源有所好轉(zhuǎn)。
但陳毓清怎么舍得把年幼的女兒送到那種地方去?
陳毓清又四處打聽,多方求助,終于為女兒請來一位一直在國外進修,最近回國來的心理醫(yī)生。
這個人就是孫貍的母親周霞。
周霞是個十分有醫(yī)德又認真負責的好醫(yī)生。她駁回了當時好幾個同僚建議的藥物為主的治療方案,認為那樣對于幼小的泉源來說身體負擔太大。她廢寢忘食地陪伴在全員身邊,細致入微地觀察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終于漸漸地把泉源從那個血色的午后拉了回來。
很長一段時間里泉源是十分依賴周霞的。
她把周霞帶入了母親的角色里,無論周霞到哪里去她都亦步亦趨地跟著周霞。這樣又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泉源才重新學會慢慢獨立。
從必須要周霞日夜守護到一周只要花費兩個下午談話治療……期間斷斷續(xù)續(xù)地消耗了近乎兩年的時間。
期間泉源的病情因為種種原因反復(fù)過幾次,每一次都是在周霞的幫助下渡過難關(guān)。
不可否認,泉源對于自己的心理醫(yī)生感情十分豐厚。
甚至到了讓周霞感到擔心的地步。
她最初選擇用“替身母親”這樣的方法讓泉源走過那段噩夢是因為迫不得已,大概是因為泉源母親在懷孕時服用了太多鎮(zhèn)定類藥物,泉源本身對這些藥物有很大的抗藥性。藥物如果要在她身上起效,用量就會達到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程度。這樣會損傷她尚未發(fā)育完全的身體。
因此,周霞才不得不采用這種冒險的方式。
但是到后來,她卻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也無法抽離母親的角色了。
周霞原本是為了陪伴自己逐漸長大的女兒才回國來的。
結(jié)果她滿腔的母愛全部都被傾灑到了泉源的身上。
心理治療師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所以不能對自己的患者存有太過私人的感情。周霞因為在國外待了多年,回國時她自己的女兒對她這個常年不在家的母親十分排斥,出于一種近鄉(xiāng)情怯的心理,周霞也把母女關(guān)系轉(zhuǎn)嫁到了泉源身上。
這當然是不對的。
周霞也發(fā)現(xiàn)自己就像是泉源的催眠香,只要自己在她身邊她就永遠不可能真正堅強獨立。所以周霞在跟泉源的父親陳毓清討論之后決定慢慢減少泉源的看診次數(shù),幫助泉源戒掉周霞這個“毒藥”。
她同時還介紹了自己的同門師弟給陳毓清,預(yù)備等自己完全淡出之后由師弟來接手這個小病患。
當年的泉源當然并不清楚這是自己治療方案中的一環(huán),也不知道那個總是端茶送水做記錄的助手哥哥是周霞為她安排的新醫(yī)生,她只知道自己非常喜愛與依賴的周阿姨似乎在疏遠自己。
泉源是格外敏感的。
在她母親的悲劇發(fā)生之前,由于陳毓清妻子對她的惡意,她養(yǎng)成了察言觀色的習慣。再加上母親是由于她當時說錯了話才受到刺激自殺,所以她一直都覺得一切都是她自己不夠好的錯。
她喜愛周霞,想要做一個周霞也喜愛的好孩子,所以她雖然很渴望黏在周霞身邊享受那份偷來的母愛,卻還是忍耐著學習做一個“獨立自強”的好小孩。
她不再遇到什么事情都跟周霞說,也總是在周霞為她做測試時撒謊欺騙,她裝作自己一切都很好的樣子不再敢對周霞敞開心扉。
只要把那個軟弱的自己藏起來,周霞阿姨就還會喜歡我——泉源是這樣以為的。
而對于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周霞與周霞師弟來說,泉源的行為雖然在意料之中,但也讓他們憂心不已。
泉源的“戒毒”是失敗的。
她無法認為是因為在慢慢好起來所以可以慢慢減少看診次數(shù),而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令人失望所以才被自己的治療師拋棄。
這樣的話她的病情很可能會復(fù)發(fā)!
由于她的抗藥性體質(zhì),病情一旦再次復(fù)發(fā)就有可能再也無法控制了。
他們看出泉源完全無法成為自己的支柱。她在尚未長成的時候就被風雨摧折。她的心中缺少好好生活的信念。她是柔韌堅強的藤蔓,卻無法向天生長。
如果沒有樹木供她攀附,她就只能匍匐在暗影里然后衰弱死去。
到后來泉源與赫哲早戀家人并沒有干預(yù),其實就是周霞在當初提出過可以試試在她再大一點時鼓勵她戀愛,說不定她的戀人可以幫助她產(chǎn)生存活意志。
赫哲在同輩中十分優(yōu)秀,因為是家里的長子,所以性格溫和包容。泉源最初能夠與赫哲相識也是因為陳毓清的特地安排。赫哲是陳毓清為女兒選定的結(jié)婚人選。泉源雖然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