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 科學的大時代(1/2)
就算是現在,楊青除了一部分使用靈石作為能源的初級符文陣列,從而在防護還有飛船無工質推進方面,達到遠遠超越人類現有科技的成果。
但是基礎材料方面,更多使用的還是源自藍星的科技,最多因為觀測還有冶煉方式的不同,材料的純凈度更高,熱處理后,結構強度更強。
受到太陽系環境的影響,雖然符文技術更接近于世界的本質,在靈石能源的加持下,依然有著很廣泛的應用,不過終究達不到洪荒世界的水平。
但是科技就不同了,比起需要大量靈氣才能起作用的符文,科技的發展在這個太陽系更加沒有上限。
其實就算是符文科技最大的應用,也就是引力控制,也并非是科技不能做到,只不過藍星的科技史,到現在也不超過二百年,怎么可能與動輒數萬年計算的修真界相比。
等到數學和理論物理進一步發展,把四大基本力統一以后,有了合適的數學語言描述,將來肯定能夠實現對于引力的控制。
不見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誕生,隨著質能方程的出現,只過了短短幾十年,毀滅世界的大殺器,核武器憑空出世,也同時讓人類維持了數十年的基本和平。
而且自從登上月宮基地以后,在楊青的幫助下,那些普通的學者,工程師,已經把能夠直接觀測的工具精度,提升到了以往的百倍千倍不止。
僅僅是光學顯微鏡,它的觀測范圍就直接突破了百萬倍,遠遠超出了肉眼的極限,達到了電子顯微鏡的程度。
要知道由于人眼能見的可見光頻率范圍非常有限,可見光之外,還有大量的紅外紫外光頻譜,人眼無法看到。
實際上在所有光譜中,可見光是極窄的,宇宙中充斥更多的反而是紅外和紫外頻譜的光線。
就連能夠毀滅星系的伽馬射線暴,也是光的一種。
原子的直徑大概在0.1納米左右,傳統的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率,是在0.2微米左右,原子的直徑已經遠遠超過了可見光的衍射范圍,所以使用傳統的光學顯微鏡,是根本沒有辦法看到原子的。
當然憑借人眼,就算是能達到這么大的放大倍率,也依然難以在眼睛里,視網膜上,形成原子的圖像,更別說在大腦皮層,形成信號了。
其實別說普通人,就算是剛剛練氣的修煉者,靈識都不足以做到這點。
畢竟按照洪荒世界的傳統,雖然修煉與符文息息相關,卻并不需要太過微小。
而在藍星,不管是材料,還是裝備,沒有靈氣這個意外的因素影響,更加接近世界的本源,更講究是在細微處見功夫。
不管是威懾世界的核武器,還是構成眼前這個信息世界基礎的芯片。
尤其是金屬材料,哪怕只摻雜微量的合金,得到的性能都有著巨大的提升。
熱處理的廣泛應用,更是不需要改變材料的組成,只通過某種特定的溫度下,金屬表面原子結構的不同,就能帶來巨大的性能提升。
以前的時候就只能通過電子顯微鏡,間接觀察,終究沒有直接看到更加清楚。
而直接觀察,更是可以精準地把握到熱處理過程中,金屬結構的變化,從而隨心所欲地掌握金屬處理的技巧,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只憑借經驗和猜測去做。
畢竟就算材料一致,熱處理的方法不同,都會造成最后的成品性能的巨大差異。
這也是原先,華國的渦扇發動機的性能,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樣的好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漸漸擴散到了藍星上面。
隨著華國和月宮基地的人員交往進一步擴大,月宮上面,許多的基礎工具,還
有人員,也選擇回到了藍星生活。
這也在最短時間內,讓華國的發動機技術突飛猛進,一下子躍升到了遙遙領先的水平。
畢竟背靠著月宮基地,稀有金屬不缺,金屬冶煉和熱處理,幾乎處于可視化的狀態,如果沒有進步,才是怪事。
雖然月宮基地已經普及了引力推進技術,其中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擴散到了藍星上面。
但是這種基于符文技術的引力推進,不僅需要修煉者刻畫符文,還需要靈石的供應。
而靈石的制造,雖然很簡單,卻是楊青極力控制,不能擴散到藍星的基本技術。
因為靈石的制造,不僅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還有這極大的泄露風險。
藍星上的環境污染,雖然危害也很大,但是藍星的環境,也擁有著強大的自凈能力。
可靈氣就不同了。
靈氣泄露擴散后,會在極短時間內,引起動物和植物的異變。
那時候,一場人為制造的靈氣復蘇,就將在藍星上展開。
靈氣復蘇雖然是一場藍星上生物的盛宴,對于人類,卻未必是什么好消息。
原本的藍星,人來早已征服了一切,沒有任何生物,能夠挑戰人類的位置。
但是吸收了靈氣的生物,尤其是動物。
體魄的進步倒是其次,畢竟碳基生物,除非進步到了極致,不然根本沒有辦法抵抗現代熱武器的攻擊。
只要還是靈氣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