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七 11605(1/2)
這樣一來,雖然它的質量增加了,起飛時候消耗的能量也跟著增加,在太空中的加速也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對飛船的姿態穩定性,也有了極大的改進,至少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在宇宙中發生難以控制的自旋。
短小而強悍,這樣的牽引飛船完全可以這樣形容,除了兩個反應堆,還有備用零件之外,預留的空間并不大,船員更是壓縮到十個機器人,其中有八個,可以承載人類意識降臨。
牽引飛船并沒有自己的名字,不過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編號,從1號開始,可能會持續到一萬號。
四年前,就在楊青的眼前,一號二號兩艘飛船,從月球的空港基地出發,朝著小行星帶飛去。
雖然經過優化的飛船,最大速度能達到五十分之一光速,但是這兩艘飛船的速度,就只有千分之一光速。
而且要達到這樣的速度,還要十天左右的加速才行。
這還是因為飛船的結構足夠結實,駕駛員都是機器人,基本不受高達50個G以上的加速度的影響。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3.29億到4.787億公里,距離藍星一點七億公里,因為它是一個圍繞著太陽,形成的近乎均勻分布在黃道面的環狀,其實只要從藍星出發,朝著遠離太陽的方向飛行,就可以到達。
千分之一的光速,也有三千公里每秒,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在最高速度下,它只需要六天的時間,就能進入到小行星帶的范圍。
然而事實上,它需要進過十天的加速,也要經過近十天的減速,才會把自己的速度,降低到一百公里每秒的程度。
剩下的時間消耗,主要還在尋找合適的小行星,并且需要抓住它,拖曳著,把它逐漸減速,直到進入火星軌道。
小行星帶已經發現的小行星被標記的一共有120437顆,看似數量巨大,然而在一個寬1.5億公里的環形中,這個數量其實少得可憐,數萬公里的范圍內,都很難找到一顆小行星,就連隕石都不多見。
實際上進入月球這幾年,小嬡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觀測。
月球的夜晚,沒有太陽的漫反射光污染,時間也長達半個月,是一個極佳的觀測時段,近乎真空狀態下的月球,沒有了大氣層的干擾,實際上與在太空中的觀測相差無幾。
并且因為這里依托著整個星球,基本上沒有機械設備運轉,帶來的震動之類干擾。
因為它是在陸地上,不再受到發射飛船體積的限制,所以鏡頭就能做的很大。
哪怕依然是組合式的鏡頭,但是有了小嬡的操控,誤差幾乎沒有,所以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的高山上,她分別建立了兩個遠比米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孔徑更大,功能更多的望遠鏡。
望遠鏡建成,第一步先觀察的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小行星帶里面,小嬡觀測到的,超過一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數量,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顆。
這些小行星的軌道,運轉速度,甚至受到的大行星擾動影響,都已經被全盤計算了出來。
其實就在小嬡的計算核心內部,一個標準的太陽系模型,正在實時運轉著,這里面就包括了八大行星,和他們的衛星。
小行星帶,矮行星,柯尹伯帶的那些永遠在黑暗中的星體,凡是被發現的,也都實時運轉著。
因為有著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這個太陽系模型的運轉方式,跟外面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幾乎沒有區別。
其實牽引飛船起飛之前,它們的目標,以及航線,早就已經被標注的清清楚楚,什么時候加速,什么時候減速,在什么位置需要什么樣的速度,也都清清楚楚。
其實牽引飛船所做的,就是飛到合適的位置,把網撒出來,包裹住一顆小行星,然后把牽引繩跟飛船后面的牽引器連接起來。
整艘飛船,大概最昂貴的就是后面的牽引器了,因為它完全是由靈化金屬構建,比起飛船的外殼還要堅硬幾倍,抗拉性能和韌性,也比藍星最強大的金屬不知強上多少。
也只有這樣的牽引器,才能拽得動質量幾十億噸的小行星。
雖然小行星因為成分各異,不過就算是純金構成的,也不會超過二百億噸。
況且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除了內核,一般都是由巖石之類的礦物質組成的,還少不了大量的冰。
因為宇宙最初形成的物質就是氫原子,而氫氧結合形成的水,也更穩固。
雖然碳氫結合生成的甲烷也很穩定,但是它的冰點太低了,也太容易揮發。
在內太陽系,陽光的威力還很強大,所以除非是小行星深處,不然很少有甲烷的凝固態存在。
就跟前面說的一樣,飛船的每一刻的狀態,都已經被預定好了,從這里到小行星帶,也不過幾十天的時間,就算加上尋找小行星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但是它們這一去,卻花了整整的四年。
主要還是為了改變這顆編號11605的小行星的軌道。
其實就算是兩艘飛船,提供給11605的牽引力相對于它的龐大動能,也近乎微不足道。
要想憑借推力,把它拿下,恐怕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