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格物致知(1/2)
?m
拋秧是指育成秧苗后改插秧為拋秧的一種省力種稻方法。
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將秧苗連同營養土一起均勻撒拋在空中,使其根部隨重力落入田間定植。拋栽相比插秧,有三省(省秧田、省勞力、省成本)、二早(早發、早熟)、二增(增產、增效)的明顯效果。
“拋栽技術有訣竅,關鍵要點掌握好。”說著南海卷起褲腿,光著腳就下了大田。
“拋高不拋低(用力上拋,不往下丟),拋遠不拋近(用力遠拋,分散落地),拋濕不拋水(大田水層不超過1厘米,不宜積水太深),拋順不拋逆(順風拋,不逆風拋),拋多不拋少……”
南海雙腳站穩,弓著背、彎著腰,將沉甸甸的育苗盤卷起夾在左手臂彎,再用右手把秧苗從苗盤中拔出。用力向上一拋,一道綠色弧線在空中散開,一根根秧苗穩穩當當扎進泥土里,濺起一朵朵水花。
學員們紛紛下到大田,一手夾著育秧軟盤,一手拔出秧苗嘗試著拋秧。南海一邊示范要領,一邊逐個糾正。
僅僅十來分鐘的功夫,十畝示范田全添上了淺淺的新綠。從原時空帶來的50公斤臺灣優質良種全種到了這塊田地。
農業組帶來了無數現代農業的精華,液氮罐子里儲藏著各種良種牲畜的精~液;青椒、西紅柿、白菜、青菜等等蔬菜良種,每樣帶了1公斤;椰子樹苗50株,橡膠樹苗50株,咖啡樹苗20株,20株可可,古柯20株,奎寧50株,罌粟5株……
其中糧食作物的種子是重中之重,水稻、玉米、小麥、番薯、土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的良種每樣就帶了10公斤。
但這種臺灣優質良種他們一下子帶來了50公斤。農業組希望這一年,在宜蘭能夠獲得大豐收,把這種水稻優質良種在臺灣全面推開起來,有了糧食就有了一切。
南海站在硬化處理過的田埂上,望著這一片淺綠很是高興。他好像已經聞到稻谷和禾苗的芳香。
“嘿,這拋秧真是輕松啊!”一期培訓班的學員們自動的靠攏過來,他們興奮的說道:“以往插秧,臉朝水田背朝天,腰桿累得要死。”
這些學員在學習班里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在親身試驗之后,他們才真正體會到感覺到拋秧的優勢,領會到明軍推行的“格物致知”的厲害。
這些學員大多是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平常時候在家主要干些副業生產,遇到插秧、收稻等農忙時節也是要下大田干活的。他們成為華夏復興積極分子,既是看到明軍勢大,也是為了個人有個好的出路。
“拋秧確是輕松,但功夫全要做到前頭。”看到這么多人圍過來奉承自己,南海心里很是美滋滋的,他拿起育秧盤顯擺了起來,“看到沒有!這是朝廷費盡心血,耗費數十年光陰,格物致知,研制出的育秧盤。非金非銀非銅非鐵、非木非棉非麻非革……,人世間以前就沒有這種材料。有了它,秧苗根部才會有肥泥緊緊包裹著。拋出去,秧苗根部才會先行落地,站穩在大田里。”
南海躊躇滿志的環視了一圈,心說咱這一直屬于被教育的窮**絲,現在也終于為人師表,成了人上人了。
“格物致知方能知曉天之道,《格物學》是大明官員做人行事之根本。朝廷為了天下大治,將一力選拔通曉《格物》天道的賢良之士。”
南海學著以前師長們對自己說話的口吻,表現出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你們是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朝廷的集體農莊以后就靠你們治理。倘若你們勤于格物,通曉農道,集體農莊蒸蒸日上,以后不要說進縣升府,就是衣緋著紫也不是沒有可能。”
學員們聽了心花怒放,“大人盡管放心!我等一定勤于《格物》,熟讀而精思!”
在一片表忠宣誓聲中,陳留田擠了過來,“南教官,學習材料上說,拋秧能高產。但看這秧苗在大田里面東倒西歪,疏密不定,到時候恐怕……”
陳留田今年三十歲,是一期學員中最大的一個,對農活相當熟悉。
“不然!不然!”南海哈哈一笑,“你看我們的拋秧秧苗矮壯,稻根全都包裹著肥泥。拋秧到大田之后,秧苗就會迅速扎根立苗,快速分蘗。如若不出意外,豐收高產唾手可得。”
陳留田聽了之后半信半疑,教官說得好像有些道理,不過種田如此簡單,千古未見未聞!
“下發的農學資料,你們要認真鉆研。”南海心思比較敏感,他瞟了陳留田一眼,“插秧有緩苗期,拋秧沒有緩苗期。別看現在秧苗東倒西歪,拋后1天露白根,2天始扎根,3天后出新葉。”
有人不經意抬頭,望見北方天邊飛來了一個銀光閃爍的物體,頓時驚叫了起,“快看,天上有個怪物……”
這一嗓子頓時驚動了大家,人們紛紛抬頭望向北方,互相議論起來,“天啦!這怪物發著白光……”
“不像是什么飛鳥吧……”陳留田平常喜歡看些雜書,他很是疑惑,“莫非是《南華經》中所說的鯤鵬?亦或是《山海經》記載的餛飩?”
“呵~!呵~!這就是飛艇,是朝廷格物大家鉆研孔明燈,格物致知,研制出的飛艇。”南海哈哈一笑,“你們看,這飛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