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臺北(五)(2/2)
一種優雅的中等高度的強壯的馬,特別能耐受高溫酷暑,非常適合臺灣的氣候。
“吁!”
馬車減慢了速
度,在華夏廣場停靠站點停了下來。車夫跳下車子,一邊打開車門,一邊嚷嚷了起來,“先下后上,先下后上!”
上班族們早就等候在這個??空军c,他們排成整齊的隊伍,有序的登上馬車。
馬車很快上下完畢,馬車夫揮起了鞭子“駕!”,兩匹馬立即奮起了蹄子,拉著馬車從華復大街,轉彎拐進了復興大街,向著城南疾行而去。
華夏大街是北城區東西向的主干道,街道兩邊是各式商住樓。樓房采用的是磚混結構,樓板為竹筋混凝土預制板。每棟商住樓有三層,底層為開店經商的門面房,樓上全是商品房。
街道后面則是一排排的筒子樓,筒子樓也是三層,每層16個居住單元。每個單元為50平米,包括一間臥室,一間堂屋,一間廚房,每層一個公共廁所。
當初北城區剛剛建成,大批居住單元內幾乎還是白坯房,僅僅是墻壁涂白了,衛生潔具安置好了,其它都是一片空白,水電管道只是預留了位置,薄薄的木板取代玻璃被安置在窗戶上。
臺北縣政府首先搞了幾個通水通電、安裝了玻璃的標準樣板房,組織大批暫居在簡易木板房內的工人、技術人員等等前去參觀。
“諸位革命同志,這些板房就是我們房子兩個月以后的模樣?!?
臺北縣丞王松手持電喇叭高聲宣講,“現在臺北的百廢待興,我們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用自己的雙手把這些房子已經建起來了,雖然房子還不是那么完美,但現在我們先搬進去居住,相信我們的政府,相信我們的復興黨,相信我們大家會再用一個月的時間,把房子裝潢的盡善盡美,美輪美奐?!?
房管所統一給每個居住單元配上了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柜子,這些是船廠木工車間突擊生產出的。
大批暫居在簡易木板房內的工人、技術人員、政府工作人員迅速被安置住進筒子樓內,每月租金為5角。
北城各個菜場、酒樓、旅館同時開始營運。
大量人員的入住帶來城北市場的繁榮,街道兩邊的各個門面房首先被臺北供銷合作社、臺北銀行、臺北新華書店拿下不少,接著艋舺周邊各個大戶也紛紛過來把剩下的門面房一搶而空,慶賀新店開吉大利的鞭炮聲幾乎每天都能聽到。
半個多月過去了,商住樓的居住單元也陸續完工了一批。
商住樓樓上每層有六個居住單元,分別有90平方、120平方、150平方居住單元供人們選擇。
90平米單元是三室一廳一廚一衛,小家庭居住最好。
120平米、150平米大戶型單元是供那些拖家帶口的大家庭居住。
商住樓是基建團專業人士專門設計的,樓內鋪設有電線、自來水供應系統和**下水系統,管道電線全是從歐洲進口的。衛生間鋪設的是,臺北陶瓷廠趕制出的瓷磚、馬桶、浴缸……,家具是從木制品廠批量制造的現代款式的原木家具。這些商品房最后還差窗玻璃沒有安裝,只要玻璃到貨,安裝之后立即就能交付使用。
因為城區建設資金壓力太大,錢水廷為了回籠貨幣,決定采取政策,鼓勵人們購買居住商品房。
土地歸國家所有,所有商品房只有房產使用證――每個平米售價5元,面向臺北老百姓銷售,一次性全款付清也行,分十年二十年逐年付款也可以,一年固定利息為5%。
歸化民屬于大明朝廷的人,一律享受到九折的優惠,按揭貸款還可以享受每年4%的優惠利率。
為政府、工廠、學校、醫院、軍營等等穿越團隊各個機構工作的土著,屬于歸化大明朝廷的人士,被定義為歸化民。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大房子,喜歡接地氣,喜歡有個庭院。參觀樣品房之后,歸化民感覺這商品房確是不錯,就是不符合傳統,房價又忒高,很多人都有觀望的心理。
王松元打算讓商品房敞開進行銷售,誰都可以購買,只要你愿意掏錢。收集到一些歸化民的意見后,王松果斷改變銷售策略,規定只有歸化民才能購買,而且必須是政府官員、軍官、初中以上學歷的書生、四級工以上的技術工人,或者參加購房抽簽中獎,才有購買商品房的資格。
這一購房政策的出~臺,社會輿論頓時有了很大改變。
“你們家資格夠到沒有?!”
“你家中簽了嗎?”
“你選了哪種單元?”
買還是不買,變成了能不能買到!
商品房一下子變成了高大上的香餑餑。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