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林永春(一)(1/2)
?被抓住的所謂奸細,其實是宜蘭商人林永春。
林永春原是做糧食生意的。兩月前,明軍進入基隆的消息傳到宜蘭,他感到特別興奮,又是一個發橫財的好機會嗎?!
不管豐年、災年,還是戰禍之年,只要糧價出現波動,糧商就可以從中大發其財。
當時宜蘭市面上,一石大米才1.6兩,林永春立即開始囤糧惜售,同時密切關注局勢的進展。隨著形勢的發展,林永春砸下了全部身家,大肆囤積糧食。
宜蘭像林永春這樣的聰明人很多,臺灣北部的戰事越來越緊張,糧食價格也一日三變,從每石1.6兩,2兩,2.4兩…,不斷的往上猛漲。明軍進入宜蘭城,宜蘭的糧價也漲到最高點,一石大米的價格達到了3兩。
林永春本還想繼續捂盤觀察行情的變化,不想,明軍很快就把宜蘭嚴控起來,大大小小的工作組進駐到各個鄉村,建立基層政權,實現戶籍管理,發放戶口本,發放糧油供應證,并且從越南、泰國運來了一批廉價大米,直接在宜蘭鋪開糧食購銷網點,憑證供應大米。
宜蘭其實并不缺糧食,大米主要是用來外銷的。宜蘭天氣四時常暖,番薯隨時可種,老百姓一般以地瓜為食,收獲的大米基本用來換取錢財。
根據大明的政策,十六歲以下少年,每月可以購買十五斤大米;十六歲以上成年人每月可以憑糧本購買三十斤大米。宜蘭市面上的恐慌心理一下子沒了,糧食供給遠大于需求,大米價格一落千丈,迅速被打壓到了每石1.5兩。
隨后,宜蘭縣府召集地方士紳、主要商行代表開會,一是推銷供銷合作制度,二是宣講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聽了半天宣講,林永春以為供銷合作就好比傳說中的皇商,參加了就算是大明的人,就要給大明干活,發財自然也一定少不了。不過他手頭很緊,全部銀兩都搭在了糧食上面,再說萬一大清又殺了回來呢!
糧食統購統銷,徹底砸了林永春的飯碗,他雖說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把手上的糧食悄悄囤積于暗處,散了大部分的伙計。自己準備跑一趟艋舺,另外尋個生意做做。
川資不是問題,林永春吃飯住宿的錢還是有的,父親遺留下的三張鹿皮只要銷售出去,本錢也就有了。
清初,臺灣山高林密,植物繁茂,雜草叢生,原野上到處可見奔馳的鹿群。隨著漢族移民的大量增加和臺灣土地大面積的開墾,鹿群由沿海逐漸向內山退縮。現在,只有宜蘭等林密菁深的深山還有幸存的鹿群。就算山中的生番土人,他們在山中打獵,也很難碰到幾次麋鹿。
現在的臺灣市面,鹿皮已經是稀罕玩意,只要銷到艋舺,獲利一定很豐。只是大明管控相當嚴格,出入需要帶上證件,還要辦理路條。
林永春滿懷希望,跑到宜蘭縣府去辦理路條,結果被告知,路條只能開到暖暖。暖暖~汐止一線,被朝廷辟為禁區,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進入。
山路那么多,哪里不能走到艋舺!林永春不信邪,他帶著鹿皮悄無聲息的跟著一支商隊,想試試自己的運氣。
商隊出了宜蘭城,沿著官道一路向北。離開縣城七八里,他們就碰到了七八個大明朝的人。
這些人一個個身穿藍色對襟小褂,頭戴斗笠,扛著桿子、箱子在官道兩邊亂轉,不知道在搗鼓什么?
看著商隊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林永春感到有些奇怪,他小聲問身邊的張來元,“這些都是干什么的?”
“這是測繪,按照老話說,就是堪輿。”
張來元是做樟腦生意的,為人八面玲瓏,一副和氣生財的樣子。商隊中十多個挑夫的擔子挑著他家的樟腦。
樟樹是臺灣重要經濟林木,宜蘭有大片的樟林。樟腦是從樟樹枝葉中提取的物質,是重要是化工原料,暢銷國際市場,樟腦業也是臺灣的支柱產業。
“堪輿?!這些是看風水的吧!”林永春有些恍然。
“差不多吧!”張來元也不能完全肯定,“宜蘭馬上要修路、挖渠、農田改造,他們就是打前站的。”
商隊繼續前行,一路上遇到了三、四隊這樣的測繪人員。
大明這是要大興土木啊!
林永春不禁啞然,一個外來的政權剛剛控制宜蘭,不思收買人心,只知折騰百姓,浪費民力,尾巴長得了嗎?!
官道一路向北,到礁溪就轉而偏向了東北。到達頭城之后,官道順著海岸線向東北方向繼續延伸。
商隊沿著官道一路前行,最終到達大里。從大里開始,這就正式進入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最初系平埔族人因狩獵而踏出的小徑,后因墾民東移拓荒而漸成道路。清嘉慶年間,臺灣知府楊廷理開辟淡蘭古道,路線自暖暖、瑞芳,越過三貂嶺,再經過雙溪、貢寮,翻越草嶺進入宜蘭,成為當時臺北與宜蘭間商旅及食貨往返的要道。
官道延伸到大里,就要轉向西北,西北方向正是草嶺,山那邊就是貢寮。
讓林永春感到奇怪的是,大拐彎變成了一個三岔道。前面原本崎嶇的海岸邊,新冒出了一條通衢大道。他目測了一下,這新修的大路足有三丈寬。
“不知道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