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新竹縣 五(2/2)
全都撤了,參加歡迎的士紳商民也都夾著書,三五成群的往城里走去。
對于唐華、白子厚的到來,大部分士紳商民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臺灣僻在海外,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相當寬松,普通老百姓對女子當官倒也能接受。在他們看來,大明已經入主臺灣,愿意用誰當官,那是朝廷的事情,老百姓聽著就是了。
只有封建禮教思想特別頑固的一些人,他們對唐華等人的到來很是不爽,腦袋后面還留著辮子的張仲興就是其中之一。
張庭旺,字仲興,號丹園,山東濟寧人。道光十五年乙未科二甲進士。他曾是淡水廳同知,后出任臺灣府知府,年初由于性格剛毅,不事迎奉,得罪臺灣道裕鐸,被解了職。解職之后,張仲興把老婆孩子送回了山東老家,自己帶著兩個貼心家人,寓居在竹塹城。
明軍入城重新戶籍登記之后,就記下張仲興的名號。雖然明軍占據臺灣北部之后,并沒有阻隔交通,行人商旅還可以照常往來于南北。張仲興既然還留在竹塹城不走,王兆鴻等人以為他也有投效之心,所以也把他名字列入到竹塹開明紳士的名錄中。
其實張仲興對滿清韃子一直是忠心耿耿,他之所以沒有前往臺南,并非要投效明軍。張仲興只是覺得丁曰健、曾玉明這七千人馬敗得太快了,他要留下來觀察明軍的虛實,做到知己知彼。
張仲興和縉紳們一起往城里走去,過了城門口的十字路口,看到街道上沒有了警察等大明爪牙,他忍不住發出心中的憤懣,“真稀奇!這大明朝竟然派來了個五品女官,這不是牝雞司晨嘛!”
雖然張仲興曾是滿清臺灣知府,但竹塹城現在是明軍的地盤,自然有很多打算投效大明的士紳想削他的面皮,為大明說話。
“張大人此言差矣!”一個剪去辮子的士子搖晃著腦袋,“明軍不是說了嘛,唯才是舉,無論男女。過去秦良玉就官晉太保,封為侯爵。”
陳輯熙是竹塹城名士,看到明軍治理城池的種種舉措,確有新朝氣象,他便下定決心要投效大明。
聽到有人發表不同意見,張仲興發出一聲嗤笑,“仁兄,那是特殊時刻。崇禎末年、南明時期,大明的官爵封的不要太多了。”
“現在也是特殊時期,大明剛剛入主臺灣,正是更弦換章之時。人家船堅炮利,兵強馬壯,想用誰就用誰,他們說了算!”陳輯熙說完之后,舉手作了個揖,手一背瀟灑的走了。幾個與陳輯熙志同道合的士紳也一并離去。
望著他們的背影,張仲興后悔自己太過耿直,實在不應該透露心扉,與這些心懷反志的家伙論長道短,萬一傳到明匪的耳朵,那就壞了事了。
張仲興身邊還有許多同樣花崗巖腦袋的家伙,看到張仲興搖頭嘆氣,有人立即表示支持,“張大人,您說的沒錯。牝雞司晨,讓我們聽命于婦人,簡直有辱斯文!”
一個士紳義憤填膺的說道,“這些女人在外面拋頭露面,她們還知道羞恥么?”
這士紳說的聲音很大,惹惱了街邊一家店鋪的女老板。
臺灣女子向來很少潑辣,這女老板立即跳了出來,“這位老爺,您可能沒買過東西,但您家里人沒上街買過東西嗎?沒有我們這些拋頭露面的女子,你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這位縉紳氣得發抖,本還想辯駁一下,立即有人提醒他,“快走吧,有巡邏的警察過來了!”
這幫人口中念叨著“好男不跟女斗”,快步閃身而去。
張仲興回到家中,平息了一下心情。他翻開明軍發的三本書,認真習讀了一個下午,總算對明軍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天快黑的時候,在家人的提醒下,張仲興才想起一件事,明軍邀請他出席晚上的冷餐會。
張仲興思忖了一下,哼了一聲,“算了!不去也罷,什么冷餐會,左右不過是為那女官搞的什么歡迎晚宴而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