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解放營(1/2)
?臺北秋狩勝利之后,三營四營稍作休整,便同時展開行動。
四營負責守備臺北一帶,一個連進駐桃園,教導員秋楓帶著一個連駐守臺北,營長譚歡親自帶著一個連,沿著草嶺古道進入宜蘭平原,迅速占領頭圍,兵臨宜蘭城。
宜蘭平原早期為平埔族噶瑪蘭人活躍的區域,故被稱為“噶瑪蘭”。在清嘉慶年間,吳沙率眾至蘭陽平原武裝拓墾,初次筑土圍城做根據地之所在,因此頭圍有“開蘭第一城”之名。
宜蘭城舊名五圍,為吳沙率眾在蘭陽平原武裝拓墾建立的第五個據點,現為噶瑪蘭廳廳屬所在。宜蘭城周約三里,長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垣高六尺有奇。環種九芎,故又稱為九芎城。
一聽說,噶瑪蘭營的大隊人馬全都覆沒于臺北秋狩。滿清頭圍縣丞王衢、頭圍守備董長潘立即帶人撤退到宜蘭城。
兩人與噶瑪蘭通判楊成澤商量,明軍時刻可能向宜蘭進發,宜蘭兵微將寡,自然是守不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城東海邊的加禮遠港準備一條船,隨時準備走海路去福州避難。
王衢是甘肅涇州人,曾在1831年游幕新疆,投效邊關立下功勞。二十三年過去了,他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丞,自然不想舍命報效清王朝。
“本官守土有責!怎能一走了之。”楊成澤想走又不敢走。
“大人,守土有責,也不是倉促于匹夫之勇。”王衢自然是老江湖了,“臺北之亂,事發突然,明軍如風火一般,瞬間爆發,攻城略地,這些朝廷還不知詳,咱們帶著印信,前往福州報訊,讓朝廷早早定奪,這有功無過。”
王衢、董長潘沒想到的是,明軍動作非常迅猛,才進入宜蘭平原,半日之間就兵臨宜蘭城下,他們根本來不及撤退到海邊。
宜蘭城內只有董長潘和一百多兵勇,根本是守不住的。王衢、董長潘兩人一合計,直接把城門打開,裹挾著噶瑪蘭通判楊成澤,投降明軍。
三營部隊搭乘一艘登陸艇,與敖薩洋指揮的四艘海警船一同南下,向位于臺灣中部的大安港進發。
大安港在清中期是臺灣中部重要移民登陸口岸,貿易十分發達。大安港炮臺設有1,000斛炮2門,200斛炮2門,由把總帶兵70名,大甲巡檢帶鄉勇200名守之。
大安港東面八里就是大甲堡,大甲土城周長有五百一十丈,設四門,北路協右營中軍守備署、大甲巡檢署均設置于此。
不過在明軍到來之前,大甲巡檢夏靖之早就跑進了彰化城,留守大甲土城和大安港的清軍兵勇也跟著跑得一干二凈。明軍兵不血刃,一舉攻下大安港,拿下大甲土城,把勢力擴展到大甲溪北岸。
三營營長科勒帶著兩個連駐守大甲,在大甲溪北岸建立防線。大安港由海警隊負責守衛。
社子島是一條長長的沙洲,河岸兩旁蘆草叢生。臺北秋狩勝利之后,明軍在社子島靠近關渡的一端設置了一個俘虜營,在靠近大稻埕的一端設置了一個野戰醫院。
明軍攻占艋舺那天,所有俘虜全被看押在淡水河河邊。一個又一個的腦袋被同時推光頭發,全身衛生凈化,然后就是接受體格檢查,有問題的被送往野戰醫院,沒問題的穿上背部印有號碼的橘黃色囚服,關進解放營。
一百六十個俘虜編成一個解放中隊。明軍攻占大雞籠,俘虜了四十多個清兵,他們現在全成了中隊副,協助管理每個解放中隊。
每個解放中隊約有八百平方米的土地面積,全用鐵絲網圍住,里面是快速搭建的木板房,包括有一間中隊部,八間二十人標準宿舍,一間會議室兼餐廳。飯菜飲食全由統一的后勤服務中心提供。
入營當天,因為物資準備不足,后勤服務中心給俘虜們準備的是咸魚和魚露蝦醬混煮的白米飯。沒想到這“豬食一樣的東西”居然被俘虜認為是斷頭飯,發生了不小的騷動,最后在木棍、槍托和刺刀陣的教育下才恢復正常。后來為了安定俘虜們的情緒,解放營后勤服務中心連續三天全準備的是咸魚干加稀飯。
俘虜營起名為解放營,為的是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大殺器,把這些俘虜改造成華夏復興的基本力量。這些俘虜基本都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大多數人聽不懂標準國語。為了有效改變語言不通的狀況,社子島解放營專門安上了十多個桿子,掛上高音喇叭,天天播送劉蘭芳的長篇評書《岳飛傳》。
入營第一天,俘虜們從剛剛開始的驚奇,聲音怎么來的?慢慢變得熟視無睹、若無其事,到后來漸漸聽得入港,有對國語稍稍熟悉的,更是完全的沉迷。
十二月五日傍晚,灰暗的天空剛剛籠罩淡水河,安裝在社子島上的發電設備已經開始工作,蒸汽機帶動著發電機轟隆隆的飛轉,社子島解放營變得是燈火通明。
社子島發電廠裝了兩臺250k的蒸汽發電機組,白天黑夜輪流工作,為周邊地區帶來光明。
最后兩塊魚丸攪拌碗中的最后一點米飯,劉阿火一口吃下肚子。他一邊豎著耳朵聽《岳飛傳》,一邊心滿意足的站起身,走出飯堂。
劉阿火身屬解放二中隊,胸前的號碼是2-023號,解放二中隊俘虜編號從2-001直至2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