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革命化的政黨(2/2)
干力量,建立穩固的基層政權。
白寶湘兼任基隆縣委書記,毛辟兼任宜蘭縣委書記,錢水廷兼任臺北縣委書記,云瀾兼任桃園縣委書記,王謝堂兼任新竹縣委書記,尤仁義兼任苗栗縣委書記。
執委會電話會議召開的時候,胡雪巖坐著一葉小船悄悄的來到鎮海。他是受浙江巡撫何桂清的指派,秘密來到鎮海與明軍接洽,商談鎮海贖城事宜。
黃宗漢遇難之后,何桂清十萬火急的走馬上任。何桂清坐上了浙江巡撫的寶座,案臺上是雪花般的告急文書,明軍武工隊在浙江神出鬼沒,浙東這邊近乎于失控。
“雪軒,浙江這邊缺兵少將,江南大營一時也無法支援,你有什么高見。”何桂清找到王有齡問計。
雪軒是王有齡的表字。王有齡與何桂清的關系非同一般,兩人祖居雖然相隔千里,但卻有同學之誼。王有齡小時候曾隨在云南任縣官的父親住在昆明,而何桂清的父親是王父的簽稿門丁。王有齡在衙門里讀書,何桂清是他的伴讀。
何桂清字根云,王有齡稱呼了一聲“云公!”他讓何桂清屏退左右,首先告知杭城大捷的真相。
何桂清大吃一驚,“明匪如此兇悍!”
“明匪船堅炮利,不在西洋人之下。我浙江雖說將弱兵微,但有的是銀糧。”
“你說是行款?”何桂清是聰明人,他當即領會到王有齡的意思。
王有齡當即把胡雪巖探聽來的消息全盤托出,“云公,明匪意在臺灣,我們如能與明匪達成默契,撫平浙東,收回鎮海,易如反掌。”
何桂清思索了幾天,最終接受王有齡的建議,先派出胡雪巖到鎮海投石無路。
上岸之后,胡雪巖雇了一頂小轎,經過城門明軍簡單的盤查,坐著轎子進了城。
市面不若往昔啊!胡雪巖看著冷冷清清的街景,便詢問轎夫緣由。
走在前頭的轎夫嘆了口氣,“以前鎮海城住戶有八千,人口將近四萬,現在一半都不到了。”
“明軍很粗暴嗎?”
“明軍倒是秋毫無犯,只不過他們一直說這里是什么四戰之地,粵匪、英吉利夷人都要來sāo擾,就連寧波和杭城也不安全。”
“杭城也不安全?!”胡雪巖干笑兩聲。
前頭那轎夫好似話嘮,他很認真的說道:“你先生不要以為明軍是胡說八道,鎮海城有學問的先生,全都認為明軍說得很對。為了逃避戰火,愿意從明的,拖家帶口投奔了定海。還有很多人家干脆去了上海。”
“咣!咣!”
突然,大街上響起了銅鑼的聲音,胡雪巖一驚,連忙從轎中探出頭。
一個明軍戰士敲著銅鑼,高聲念誦道:“明軍臺灣大捷,消滅清軍八千余人,滿清淡水同知丁曰健、臺灣北路協副將曾玉明等人頑固不化,已被當場擊斃。”
那轎夫喜悅的說道:“好啊,明軍又是勝仗,看來這大清朝真的不行,天命還是在大明那邊。老張頭,咱們也投明吧!”
老張頭嗡嗡的說道:“我早想投明了,就是舍不得離開故土,現在看來不走也不行了。”
話嘮轎夫有點小興奮:“從龍要趁早,我們等會兒就投軍去吧,說不定以后我們還能成為將軍!”
胡雪巖聽到外面的銅鑼聲,心情很復雜,說不清的異樣。明軍既然在臺灣大打出手,撤離浙東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不過看自打進入咸豐年,粵匪盤踞江寧,大江南北人心益搖;洋人自割下香港,逼迫朝廷五口通商,現在又云集堅船利炮,意圖不軌;明匪在浙東施虐,現在又跑到臺灣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天下亂象已生。
想著想著,他不由得嘆了口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