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圣約翰大教堂(2/2)
的一些情況。
“靜一diǎn,包令先生來了!”突然有人xiǎo聲的吆喝。教堂大廳頓時變得更加安靜,港督包令在神父的陪同下,從中間通道走到教堂最前面一排的中央位置。
過了大約一分鐘的樣子,音樂響了起來,身穿白衣的童子軍們在管風琴的伴奏下唱起了贊美詩。
做完禮拜,人們熙熙攘攘的從教堂里面走出。著包令和湯木曜肩并肩的走出教堂,圣約翰大教堂門前的人們紛紛散開,讓出了一個空間。
包令滿面春風,“親愛的湯,您的主意真不錯,不與那貪婪的家伙正面交手,直接找殖民部解釋訓令的內涵,讓他無話可説。”
湯大班呵呵的笑著,“律政司先生主要是吃相難了些,身為副總督想要謀取總督的權力,他手伸得太長,殖民部自然要給他一個教訓。”
包令著半山腰還沒完工的港督府,長嘆了一聲,“主要也是港府財政吃緊,否則哪有這許多事情。”
港督府始建于5年,主體結構已修筑完成,但由于港府財政吃緊,一直沒能進行裝修。
“財政會好起來的,大人上任還不到半年,已開辟了多種財源。相信下午的馬賽,港府又能得到一批豐厚的稅收。”到包令有些意態闌珊,湯木曜安慰了兩句。
“下午的馬賽一定獲得成功,您出的主意從不讓我失望。”包令diǎndiǎn頭,臉上露出一種異樣的表情。
“香港以貿易立港,我認為貿易應該是港府的主要稅收來源。”
“你説得沒錯,要不是該死的滿大人搗亂,貿易量一直上不去,香港的財政收入絕對沒有問題。”包令臉上露出一絲兇殘的神色。
滿清開放五口通商,上海、廣州等城市貿易飛速發展,造成香港貿易持續的衰落。有英商上書殖民部,“香港已無商可營,島上只可供作香港政府及其官員駐節之地,并收容一批身無長物的貧民而已。”
商務監督是包令的主要職責,進一步打開對華貿易是殖民部下達給他的任務之一。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英國大量貨物進入中國,但由于中國是一個封閉的xiǎo農經濟社會,英國貨物大都不對銷路,只有鴉片貿易一枝獨秀。要不是因為克里米亞戰爭,英國早就準備動手用戰爭的手段,繼續打開中國市場。
包令胖胖的身軀第一個上了馬車,著皇冠徵號總督馬車篤篤篤的走了,在場所有人慌忙行禮。
湯木曜心中暗暗的罵道,可惡的戰爭販子!執委會讓他盡量拖延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為團隊在臺灣的發展爭取時間。湯木曜雖然與包令已經有了比較好的交情,但要想讓包令的野望變得不那么迫切,談何容易啊。湯木曜心中想著問題,不知不覺的放滿了腳步。
教堂門前的許多商人紛紛向湯木曜圍攏過來。這些人大多是香港各個報社的老板,他們到《香江日報》、《南華日報》印刷精美,曾多次找到湯木曜,想要學習南華印書館的印刷技術,但都被湯木曜以新技術的專利申請還沒審核通過,予以回絕。
港府的首席治安法官奚禮爾首先攔住湯大班的去路,“湯先生,恭喜你了,你的兩份報紙都相當成功,而我的《遐邇貫珍》卻失敗了。”
香港第一份華文報紙《遐邇貫珍》是基督教傳教士麥都思創辦的,因其既擔任上海領事的職務,又要處理教會事務,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和完成這了復雜的編輯工作。因此,于54年將編輯事務轉交給曾協助他創辦和編輯《各國消息》的女婿奚禮爾。奚禮爾除了完成香港政府首席治安法官的工作外,還兼做《遐邇貫珍》的編輯工作。
奚禮爾覺得《遐邇貫珍》的發行量每況愈下,自覺回天無力,想把報社賣給湯木曜。
對于奚禮爾的提議,湯木曜當場予以回絕。他宣稱香港將成為亞洲的一個大都市,在這個城市中,將有十幾萬、幾十萬各個階層的華人。
“我相信,未來的香港將會容納幾份、十幾份不同的中文報紙。”
湯木曜告訴奚禮爾,華復機械廠出產的印刷機械已經在歐美申請了專利。他表示愿意為《遐邇貫珍》印刷技術的升級,提供一整套的服務。
“我的機械修造廠已經開始批量生產華復印刷機。”湯木曜環視在場的諸位報社老板,“只要你們愿意出錢,我們華復洋行保證為你們提供最新的印刷技術,以及后續的技術支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