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火中取栗(3/3)
戰中打主攻,結果第四師團一進長沙就被趕了出來,全線潰敗,司令官灰頭土臉地回了日本。
長沙會戰中第四師團的表現給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結果就是淀兵團成了“喪門
星。”哪個軍都不敢要。大本營只好將其改為直轄部隊,長期駐扎上海。這回中**隊就想打第四師團都夠不著。無奈又發生了第四師團人員向**軍的新四軍倒賣藥品的事情。讓大本營十分懊惱。
雖然說第四師團窩囊。畢竟是甲種師團。老兵多。有經驗的下級軍官多。當時日軍前線
各師團和中**隊作戰損失很大。急需補充毛練有素的人員,既然第四師團作為整體作
戰不利,上司便不時抽調只人員補充到其他師團,也算是物盡其用。然而,這些人員的
作用可就不好說了。
第一零六師團本來就也是出身大隊,所以第四師團的補充官兵來了以后很容易適應,而他們的老鄉也不時從第四師團過來探望心一零六師團的官兵很快就發現他們之間的告別很新鮮。日軍各部的臨別致詞挨擋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師團的官兵告別時,如果戰況較好,就說“武運長久如果情況不妙,就說“九段圾見”。
然而,第四師團的官兵告別時,其詞卻是:“保重貴體。”讓聽到的一零六師團軍官們啞然。還有一部分兵員轉到了第六十八師團和第三十四師團。這兩個師團在衡陽和芷江打了幾場苦戰。
戰斗一開始,第四荷團的老兵又故伎重演,從軍官,士官到老兵紛紛入院。消極但合理地拒絕作戰。當然。也有些人循規蹈矩的投入了戰斗。這一段時間的戰斗中**隊投入了極大的力量,師團損失很大,芷江一戰,從第四師團轉來的中隊長就戰死了四個。負傷的老兵到醫院的時候那些“養病”的前輩們還要問“你為什么要這樣玩命阿?”至于自己不愿意參戰的原因么,也有老兵這樣解釋聽說這次出擊我們是擔任佯攻的,這很沒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那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嘍。
第四師團包括其他的大除部隊,為什么在日軍中這樣獨樹一幟呢?要說關西人不會打仗也沒道理。因為同樣出身關西的京都宇都宮師團就很能打。原戰車小隊長福田,即作家司馬遼太郎有一個很好的分析。他認為這個。原因是大除地域的獨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會結構是普通平民即農民,土地和人身都依附于諸侯,即大名。而諸侯服從于天皇。這種長期不變的社會結構導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級關系嚴格,尊崇對上級的效忠,富有服從精神的文化特點。這也是日本軍隊的普遍狂熱“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礎。
然而大隊卻有點兒不同。這個地方是隨著商業發展起來的,居民多與商業有關,所以對大名掌握的土地并不象農民那樣看重,對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圍繞著稅收。捐稅等等。大隊的平民幾百年如一日還要和大名斗智斗勇。討價還價,所謂忠誠,是完全談不上了。
于是,作為領主的領主,天皇的地位也就于其他地方不大一樣。二戰中的大陳人毫不否認自己會為“大日本帝國”為天皇而死,然而,大隊人卻不會急著去“為天皇而死,為大日本帝國而死”所以。。能不死還是不死。看待命令,大隊人也習慣的要“討價還價。”“斤斤計較”不會象其他部隊那樣閉著眼睛執行到底。于是在第四師團內部有所謂“無益的犧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戰斗不要參加。窮途的敵軍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則。或許商人的本性,決定了大隊人根本就不適合參軍吧。
既然是這樣的軍隊,那可真是老天爺眷顧啊,不打都不好意思啊,張斬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一個可怕的弧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