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和談(3/3)
可以同意。因此乃進一步和北方代表討論如何召集“國民會議”以解決“國體問題”
雙方協議由革命軍所占領的十四省和清政府統治的八省,每省各派代表三人,參加國民
會議。國民會議的地點南方代表提議在上海,北方代表則表示必須向袁總理請示后才能
決定。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六時段棋瑞正式照會駐漢口各國領事,宣布自現在防區撤退一百
里,以表示北洋軍對談和的誠意。撤軍時軍容整齊,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隊伍,均整
裝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隊分若干排,成縱列形,伏地臥下。第一排開動,第二
排起立前轉,第三排收拾槍彈、最后一排伏地,持槍實彈掩護,逐次如式退盡。中外人
士圍觀的有數千人,均嘖嘖稱道。
清宣統三年舊口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日、孫中山先生在南
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這一天正是南北雙方和談代表在滬討論國民會議的組織問題。這個
議題有兩點要討論:一走出席代表的產生,由革命軍所占領的十四省和清政府所統治的
八省,各派代表三人組織之,這個問題北方代表唐紹儀已經接受;二是開會地點問題,
南方代表伍廷芳提議在上海召開。北方代表唐紹儀表示要向袁內閣請示后才能答復。唐
請示的電報和孫大總統就職的電報同時到達袁的手上。袁聽說臨時政府已經成立,很生
氣地說:“既然已經選了總統,那么我坐在什么位子上呢?算了吧!不必談和了。”他
在一種不愉快的心情下,給唐紹儀一個指令,認為唐未經他許可就同意國民會議的代表
權分配辦法,應視為無效。同時。這個辦法南方占舊省對北方的八省,不待開會,北方
已經處于絕對的劣勢了,因此他發電上海聲明不同意,同時譴責唐的越權行動。唐紹儀
在此情形下,只好引咎辭職。袁接受唐的辭職,同時電請伍廷芳北上直接談判。
伍廷芳
則請袁南下,雙方和談變成了電報往還,不得要領。
袁世凱在這時候使出了好幾種手法,他既向革命軍威脅,又向清政府要挾,他的手
法是:
一北洋軍由姜桂題、馮縣璋等發表聯名通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
這是對付革命軍的;
二清政府駐外使節,由出使俄國大臣陸徵祥領銜,電請清帝退位。這是對付清
廷的;
三命令張勛的辮子軍反攻南京,以試探革命的力量。可是辮子軍太不中用,先
被江淅聯軍和粵軍在固鎮擊敗,又被粵軍和淮軍在南宿州痛擊,張辮帥結果連徐州也守
不住,乃逃到山東;
四設法取得革命軍方面保證,如果清帝退位即推袁繼任總統。其實這一默契早
已形成,不過袁還不太相信。在革命軍這方面由于妥協分子太多,大家認為基于民族主
義觀念,只要清室讓國就已經完成革命目的了,袁手上有北洋軍,不該逼他走曾國藩的
路。所以只要袁參加革命。無妨推袁為大總統。
南北和談轉入幕后。楊度和汪兆銘變成了主要人物。汪已被袁收買,又曾在北京和
,正
楊度組織了“國事共濟會”南方妥協分子又占多數,因此。促孫。大總統讓位于袁,由
袁負責推翻滿清政府的交換條件便更加成熟了。
孫中山先生不是不知道袁的奸險,不過他是位“民主熱”的政治家,處處尊重多數
人意見,虛懷若谷。當時革命陣營里流行一種:“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的淺薄意見,
孫中山先生遂通電宣布:“袁若表示贊成共和,當以總統相讓,但須南下就職。”
孫中山先生在上海看到一般革命同志只注意選總統、組內閣、制約法,和他所規定
的革命方略:“三年軍法之治,六年約法之治,然后進入憲法之治”完全背道而馳。
加上獨立各省各自為政,散漫而無組織,革命軍力亦不夠強大,財政情況更無把握,要
想在這種情況下組成一支強大有力的革命武力北伐,將袁世凱的北洋軍摧毀,是很不可
能的,于是他也轉而求其次,便是“用袁以倒清”使革命暫時告一段落。””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尸、
求票
ECHO處于關閉狀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