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遍地烽火(3/3)
大多來不及離開。等待著他們的,是佛朗哥的行刑隊。
1939年3月27日上午11點,佛朗哥占領馬德里。4月1日,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內戰結束了。
這里曾經是世界矚目的中心,來了許多大國的志愿者、來了他們的軍人,有他們援助的飛機大炮在這里轟鳴。突然,一切都消失了。大家扔下西班牙,留下滿目瘡痍,無數尸骨。沒有人確切知道,在1936年7月到1939年4月的內戰中,死了多少西班牙人。最流行的說法是,三年內戰死了一百萬人。比較嚴謹的歷史學家檢點證據,認為內戰至少死亡64萬人,不包括戰后遭佛朗哥政權報復而鎮壓的幾萬到十幾萬人。
親身經歷過西班牙內戰的紐約時報記者馬修斯有一本回顧內戰的著作,叫《半個西班牙死了》。書名來自著名評論家拉臘在第二共和前就為西班牙寫下的墓志銘:
“這里埋葬著半個西班牙,她死在另外那半個西班牙手里”。
佛朗哥用盡手段讓西班牙免于成為世界大戰的戰場,使西班牙退到過去,穩定下來后,再重新以非常緩慢而謹慎的步子往前走。而蘇亞雷茲領導的政治改革,是要從佛朗哥留下的舊體制轉變成現代民主制。
西班牙的戰爭結束了,但是其他地方的戰爭仍然方興未艾,比如蘇聯。
似乎一切都始于基洛夫。他的遇刺,迄今難有令人信服的真相,但卻是大清洗的直接導火索。
基洛夫,蘇共政治局委員(蘇共無政治局常委)、列寧格勒州委書記。他黨內資格不老,卻擁有極高聲望,在193o年代,他是當時蘇聯政治局委員中,惟一還敢走進工人群中表演講的人。
1934年12月1日夜,一位名叫尼古拉耶夫的青年工人在斯莫爾尼宮內近距離槍殺了基洛夫。尼古拉耶夫被捕后供稱,刺殺動機是基洛夫介入了他的感情糾葛。
基洛夫之死最廣泛的一種說法,是斯大林直接指使,因為他迅上升的聲望威脅到了斯大林。其實,基洛夫是斯大林一手提拔的親密政治盟友,擔任列寧格勒州委書記,也是斯大林在1926年戰勝黨內對手季諾維也夫后,在對手勢力范圍內摻沙子打石頭的安排。
基洛夫并非手軟的人,清洗季諾維也夫的勢力、消滅富農,一點不含糊,他用25萬勞改犯完成了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工程。這條運河當時被稱為白骨與鮮血運河。
斯大林親自為辦案的內務部負責人雅戈達指示方向:政治謀殺。雅戈達在極短時間內,將數千人流放、判處徒刑,槍決了一些人。斯大林的敵人,已經倒臺的前政治局委員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也成為被告,被判處有期徒刑。
但這不是斯大林想要的結果。于是,全新的人馬重審基洛夫案。1年后,基洛夫案終于有了令斯大林滿意的結果,1936年8月19日,“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聯合中心案”在莫斯科開庭。
審判公開進行,全蘇的宣傳機器都被動員起來。人民群眾經教育后得知,那些失勢的前反對派們是如此險惡,他們謀殺了基洛夫,他們還想謀殺斯大林,甚至全體政治局委員。
人民群眾不斷被組織參加各種聲勢浩大的政治游行,或憤怒聲討犯罪分子,或熱烈慶祝又一個反黨集團被摧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