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第 137 章(1/2)
大明朝的京城又稱作帝都,開/國/太/祖雖說是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但是也許是歷史強大的慣性,最后核定帝都的時候還是定了京城。
因此加上大明朝,已經有四個朝代將自家的首都定在京城,這其中走馬觀花般的帝王豪杰,更是數不勝數。經歷的多了,這座古老的城市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個性,除了斑駁的城墻和上面殘留的鉤槍刀斧的印記,更有圓弧形的回狀建筑,低調又安穩。
要說太/祖也是能人,借著戰亂后京城留下來的殘垣斷壁和自己的假想,愣是重新打造了一個嶄新的帝都。并且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城墻的厚度,城樓里武器的數量和威懾力,愣生生把京城給折騰成一個大大的堡壘。
現在帝都大致可以分為三圈,核心圈就是以圣上為基準的宮城,也就是俗稱的紫禁城。沿著宮城外面繞一圈,便是皇親國戚或是心腹世家居住的地方,由當年的太/祖直接劃分,形成一個大大的包圍圈,既是榮譽也是監督,當地人簡稱皇城。
而第三圈那就廣闊了,出了大明門,真要說起來,騎著馬跑個三天也不一定能跑的完,更不用說這其中的彎彎道道,小街小巷,更是舉不勝舉,數不勝數。因著這些年休養生息,京城的人口一增再增,不要說皇城里的屋主還沒有告老便有一堆的人等著接手,便是皇城外面,以正陽門為區分,也開始陸陸續續分割成外城和內城。
當然,這些都是百姓私底下的叫法。真正大明朝官方說法,這京城依舊只有三層:宮城,皇城,外城。
而做為六部之一的禮部尚書府,整個大明朝數得上的人物,李澤源的府邸自然得待在在皇城內風水最好的一個地段。整條青石板鋪就的巷子,一共就住了三戶人家,而李澤源的尚書府,便在這三戶人家的最深處。
入夜,燈火通明。
李澤源回到府邸的時候,家里早已高高的挑起了燈籠。看著他的轎子進了巷子,早有腿腳利索的向后奔去,通知后廚開火。而仗著有幾分臉面的門房頭領老余,也彎著他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頭顱,笑著攙扶著李澤源出來。
“老爺可是辛苦了,這幾天越發的晚了。”
李澤源已經年過四旬,但是依托于多年的保養,依舊是一副溫文儒雅的美中年形象。聽著門房的話,略笑了聲:“沒辦法,圣上體諒,為人臣子總是要多出幾分力氣的。”說罷看看門房愈發彎下的脊椎。
“這晚上寒風重,老余你沒事的話還是早些休息把,畢竟一把歲數了,可比不得以前。”老余是李澤源為發跡前就跟隨的本家仆役,只是他雖說資格老人忠心,卻沒什么本事,現在李澤源不比以前,各項處理都要小心翼翼,他也就慢慢流落到門房,做了個外表光鮮實則榮養的差事。
聽著李澤源的話,老余眼眶一酸:“也就少爺你還惦記著我這把老骨頭,哎,這么多年奔波,大家離得離散的散,老余我也就只有少爺你了~”一時哽咽,連著以前的稱呼都出來了。
放佛知曉自己的口誤,老余擦擦眼淚,笑道:“讓老爺笑話了。”李澤源只是輕輕拍拍老余的手背,沒有吭聲。
兩人又走了幾步,便到了一處玄關口,老余這個門房上的人物,卻是沒辦法再進去了。因此老余識趣的退到一邊,默默的看著李澤源一行人進了玄關。燈火朦朧中,映的李澤源的背影恍恍惚惚,連帶著老余的老眼也開始昏昏暗暗起來。
等著一行人都進了玄關,沒走幾步,就聽著李澤源身后的小子抱怨起來:“每天都說他那些猴年馬月的老舊事,也不嫌煩。今天要不是老爺你走得快,說不得又得把前些年水里救起少爺的事情拿出來搗鼓搗鼓了。。。”
“慎言!”李澤源還未開口,就被一聲急斥給打斷了。開口斥責的正是李澤源手上第一得意人,外院管事朱時茂。看著口沒遮攔的小兒子,朱時茂氣不打一處來:“小子閉嘴!”
剛剛說話的正是朱時茂的小兒子,現在跟著李澤源牽馬的朱大典。朱時茂攏共四個兒子,其中老三在前幾年給家里辦事的時候意外去了,手里現在就只有三個兒子了。這個小兒子,因為是朱時茂的老來子,平日里多有寵溺,倒是養出一個嘴上沒門的臭脾氣。
要說這朱大典平日在家里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唯獨怕了自己這個從小自賣身價最后混成管事,陪嫁到李家后更是迅速成了李公手底第一人的老爹,因此聽了老爹的聲音,不由抖了兩下,卻是耷拉著耳朵,不做聲了。
李澤源輕輕笑了一聲:“瞧你把孩子嚇得,大典這個性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雖說嘴上總是沒個把門的,但是心還是好的。”說完又對著朱大典說道:“回頭沽一壺酒,割兩斤下酒菜,送去予你余爺爺吃吃。”
“哎,曉得了~”朱大典點點頭,答應的順暢。眼看著事情過去了,偷瞄一眼依舊寒著臉的老爹,手腳麻利的把李澤源手里的東西接過去,又哄了沒事的仆役下去,才輕手輕腳的關了門。
見著大伙都出了去,朱時茂才長長的嘆一口氣:“我何嘗不知道這小子是個好的,只是老爺你看看他的脾氣,這要是改不回來,自己得罪人便罷了,說不得那天還得連帶著府里。就他這個樣子,我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