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太上皇(1/2)
長安太極宮。
忙里偷閑的李世民正在陪伴須發俱白的太上皇李淵,玄武門之變,李淵目睹了骨肉相殘的人倫慘劇,作為父親的李淵無疑是最痛苦的一個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失去了誰他都會如此,要是今天站在他面前的是李建成,他同樣惱怒。
李淵比起當一個好皇帝,他更加的熱衷與當一個好父親。
皇帝的事情可以交給兩個兒子以及宰相處理,但一個好父親卻必需要親力親為。尤其是嫡系出身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以及巾幗不讓須眉的平陽公主,李淵對他們更是關懷備至,噓寒問暖。
當年,他登基,建立了大唐王朝。
本來依照慣例,偌大的皇宮諸多宮殿只有兩個主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但李淵卻因疼愛兒子,將皇宮中的承乾殿給了李世民,武德殿給了李元吉,讓三兄弟分別入主皇宮里的三個宮殿。本意是希望三個兒子住在一起,能夠相互走動一下,促進一下感情。
李淵能夠在隋末動亂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固然與歷史上那些英明神武的開國皇帝有些差距,確實也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他最大的毛病是護犢。
但是他的護犢不是沒有緣由的。
對于家人,李淵始終都存著一份愧疚之心。
李淵出身于北周的貴族家庭,排行老四,最小的一個。作為老四,按說唐國公的封號怎么輪都不會輪到他的身上。但是他有著過人的運氣,或者說是天煞孤星。他的哥哥一個一個在他幼年的時候竟然全部早逝,在他七歲的那年,他老爹也跟著死了。李家的男兒就剩他一個,還是小屁孩的李淵便承襲了唐國公的爵位。
七歲開始,李淵就在亂世中求存,一路磕磕碰碰,到了楊廣即位,受到了楊廣的器重,外放為官。
李家祖宅在河東,李淵在外地為官,也不知是習俗還是規矩,李家上上下下都住在河東老家,只有正牌夫人竇氏與二兒子李世民一直跟在李淵身旁,在外邊赴任。
當時有個規矩,外放官員允許三年返鄉一次,這也就是說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李智云這些住在河東老家的兒女每三年才能見上親生父母一面。
李建成比老二李世民要大上足足十歲,又是家中長子,早已成家立業,沒有多少影響,李玄霸是個病秧子死得早也是一樣,但是李元吉、李智云等人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年紀小小的他們有父親跟沒父親沒啥子區別。
后來李淵官拜太原留守,天下大亂,決議起兵,暗中通知李建成讓他領著家人放棄河東,潛回太原。但不知為何消息走漏,隋兵大舉壓境。李家祖居逃出來的只有李建成、李元吉兩人。
李淵的五子李智云以及李建成的妻子子女也就是李淵的孫子孫女兒媳都慘死在了官兵的刀下。
五子李智云,李淵這輩子就與他相聚過兩次,一次剛出生的時候,一次三歲那年,最小的那個孫子,他更是連面都沒有見到。
李淵也因此受到了內心的譴責,對于剩余而子女萬分寵愛。
他把幾個兒子全部安排在皇宮,是在想念兒子的時候,也容易見到。由此足可見李淵拳拳父愛之心。只可惜到了后來,幾近兵戎相見的時候,近在咫尺的三兄弟個個出入護衛成群,相互之間防如虎豹,徹底的辜負了李淵的心意。
只是,可憐的愛子心切的李淵根本沒有察覺自己最為欣賞器重的兩個兒子已經受到了彼此的威脅,開始安聚實力了,并因為自己的過分縱容,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余地。
李淵不知道,在他面前的兄友弟恭都是假裝的。
每一次,兄弟二人肩并著肩一起辭別李淵。每當如此,李淵總是一個人樂在那里自鳴得意,錯誤的以為自己一家子逃脫了歷史的怪圈。
他做夢都想不到,都住在皇宮之中的兄弟二人。共著一條道路,但離開了他的視線之后,兄弟二人先后走著,無人開口說話,氣氛沉悶。
直至分道揚鑣的時候,李建成每一次都會不由自主的頓住了腳步。
而每一次,李世民開口說的總是這一句話:“大哥,走好,世民別過了。”
李建成也總會千篇一律的回答:“二弟,慢走。”
一路上只留下了蒼白簡單的對白。
每當這個時候,李建成總會在李世民沒有發現他的地方停下來,目送李世民離去的背影。他大李世民十歲,可以說看著他長大的。他懂事的時候,正是他最叛逆的年紀。調皮搗蛋的他闖了禍總找他幫忙,他也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他袒護,可到了那個時候,李建成已經知道自己袒護不了,甚至連袒護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他除了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哥哥的身份之外,還是很多很多人的主公,為了讓更多人活下去,他不得不作出選擇,哪怕他再不愿也不成,因為人生沒有完美……
李建成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事情固然走到了那一步,卻也沒有什么后悔的。那是一個太子,身在帝王家必需擁有的覺悟。若這點覺悟都沒有,還不如將太子之位,拱手相讓。
不過對于李世民對于自己這個二弟,李建成也著實為之心悸。他了解他,知道他的可怕。就如他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