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統一思想(1/2)
“哈哈,原來是馬兄。你們真夠倒霉,同一年出生,同時還考科舉,卻又同時錯過了報名的時間,誠可謂是在錯誤的時間里遇到了正確的朋友,有所失必有所得,人生難得一知己,也算是冥冥中對你們二人的補償了!”
秦風大笑著說道。
劉仁軌、馬周想想也是此理,不禁縱聲豪笑。
“人生難得一知己,說得好啊!將軍出口成章,且含人生至理,不愧有時下之名。”劉仁軌贊嘆不止。
“虛的,都是虛的。詩詞歌賦小道也,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更不能富民強軍,只不過是生活中的樂趣罷了,用途不大。”
馬周感慨道:“天下間,也只有將軍敢這般說話了。”
馬周與劉仁軌一樣出自寒門,處境比劉仁軌還要慘,劉仁軌雖出生平民百姓的家庭,但至少能管溫飽。而馬周不但出生貧寒,幼時還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獨自一人四處做短工,將自己拉扯長大。他討生計之余,十分好學,不滿二十便以滿腹經綸,胸藏濟世之才。
但因出生貧困,受盡了各種冷眼,使得性格脾氣極為古怪,縱然滿腹經綸,周圍的人卻瞧不起他,一直也碌碌無為。直到立威之后不就,馬周才得到了出仕的機會,當上了鄰郡的一名刀筆小吏。便如三國時期的龐統一樣,馬周覺得自己身懷濟世之才,卻大材小用的當刀筆小吏,做的很不開心,整日里以飲酒為樂,不務正事。
如此作風受到了上司的責罵,馬周一怒之下,棄官而走,周游天下,至長安遇上了劉仁軌。他們同病相憐,皆為失意之人,相互把酒暢談,大倒苦水,引為知己。
相處下來,劉仁軌早已發現馬周在政治上的干略遠在他之上,是一個堪比傅說、管仲、蕭何的人物。如此人才,卻落得如此境地,實在令人嘆息。
“馬兄,說句難聽的,我孤陋寡聞,從未聽過先生大名,要是說什么久仰之類的話,那是敷衍了事,也是對你的不尊重,我秦風不屑為之。不過,劉兄說的話,想必是錯不了的了。我們虎賁軍是娃娃當家的軍隊!打仗個個要得,但是在公文方面,加起來也是白搭。我們正缺政務能手,望馬兄助我一臂之力。”
馬周大笑道:“將軍真是快人快語,周愿意為大將軍效力。”秦風的話,說到他心坎里去了,他是干實事的人,沒有風花雪月的細胞,也沒有那么多的花花腸子,秦風沒有用詩歌上的成就來說事,反而大加批判詩詞之道,讓馬周大有知己之感,秦風這么說話,可見也是一個干實事的人,而這,正是他需要的上司。
歷史上的馬周在出道前,吃虧在了性格上,使得他一直懷才不遇,半生奔波流離,過著飽一餐餓一頓的生活,最終,迫于生計,不得不投奔中郎將常何,只是一直籍籍無名。直到某年,李世民讓所有的朝臣寫一篇關于時政得失的文章,他好也做自我檢驗檢討。常何是個大老粗,也就請了馬周代筆。
馬周聊聊千字讓李世民大吃一驚,方才知道在他眼皮子底下還有如此大才,立刻派人去請馬周。馬周脾氣古怪,直接拒絕見李世民。
李世民求才若渴,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請馬周,這才見到了馬周這位奇才。馬周也因此平步青云,短短數年便成為大唐宰相,位極人臣。
除此之外,馬周不求名利錚錚風骨,在名臣輩出的貞觀王朝成了一道耀眼的風景線。
李世民擅于納諫,馬周、魏征都是出了名的諫臣。不同的是魏征,不斷揭李世民的短,打李世民的臉,不僅如此,還將李世民的諸多過錯記載下來,怕史官不知道交給史官,讓史官記錄下來。很多時候逼得李世民直罵娘,多次在長孫皇后面前叫囂著要殺了魏征。魏征死后,由于沒有人像長孫皇后這般人物的存在,使得李世民對于死去的魏征態度極為惡劣。
魏征是踩著李世民的尊嚴而名垂青史的,有著為名聲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嫌疑。而同樣身為諍臣的馬周卻不在乎這個名號,臨死之前,讓人將所有的奏章諫書燒毀。
在貞觀一朝,馬周堪比商之傅說,漢之蕭何。如此才德兼備的人才,在落魄的時候,秦風自然不會放過。
“我身旁正好缺一個總錄文簿的錄事,先生可否屈就暫且任一個錄事?”
錄事的地位與劉仁軌的參軍事一樣,地位算不上很高,但都是重要職位。
馬周性格有些古怪,也因此飽受冷眼,除了個別朋友極少得到認可。雖身懷雄才,卻一直碌碌無為,反而被他視為庸才的刺史達奚恕罵的狗血淋頭,胸中苦悶自不用說。秦風出生高貴,個人亦是才名滿天下之輩,才沒有絲毫高傲的姿態,他的真實與坦誠讓馬周心中感動,沉聲道:“馬周決不辜負將軍厚望。”
古人極少自稱自己的全名,只有在情緒到了一定界限,才會以全名自稱。
收下了劉仁軌、馬周,秦風高興得差點跳將起來,這一回,總算不要處理如山的政務、后勤事宜了,而蘇烈、張士貴也可以安安心心的做他們單純的將軍了,這絕對是一舉三得的天大喜事。
“真得感謝安碑晉土這個小鬼子啊。要不然也不會遇到兩位了。”此刻,秦風由衷感謝那個讓他轟出大門的小鬼子來,要不是他,自己不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