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想當楊過的姚之富(1/2)
安西州,這個甘肅西北位于敦煌和玉門關的小城鎮,從沒有像現在這么熱鬧過,原本不過是有居民三千余的小城,一下子涌來了十幾萬人。
這十幾萬人中有被皇帝征發過來的漠南蒙古牧民,有皇帝麾下精銳的禁(近)衛騎兵,當然最多的,是這里人不太看得明白的那些盔甲外總是套著素白衣服的軍將。
安西州州衙,葉大皇帝北伐之前,滿清政府在這里是建立有流官的,安西州也處于清政府的直接管轄,至少名義上是處于直接管轄之下的。
但滿清崩潰以后,葉開把白蓮教攆到陜西去了,這樣一來,甘肅各地和內陸的關系就徹底斷了。
于是沒過幾年,滿清的安西州同知,一個來自涼州府的讀書人就帶著家人灰溜溜的跑了,這里頓時就陷入了混亂。
先是本地的蒙古貴人管事,后來茴部長老站了上風,再后來大清的鐵騎又來了,這里又歸大清管轄,不多久,哈密的扎薩克王爺派人來接管了安西州的大權,這才安定了下來。
整個安西州城頭不斷變幻的大王旗,其實就是這些年整個甘肅亂象的一個縮影。
葉明王朝關上了西北的大門之后,這里就成了爹不親娘不愛的遺棄之地,蘭州、涼州、秦州、慶陽、平涼等府的漢人大族一邊結盟自保,一邊把族中后人瘋了一樣的往大明派,往京師應天府哀告的使者年年都有。
而另一邊,各個茴部長老和青海等地的蒙古部落勢力開始入侵這里,白蓮教后邊不斷跟甘肅、青海的茴部和蒙古部落作戰,其實直接原因就是大明在支持,而甘肅一省的貧苦漢兒,也多把白蓮教當成依靠,也都入了教。
這是復興六年的八月十五(1802),今天是中秋節,所以一百五六十萬大規模西遷的白蓮教眾,都開始了歡度中秋。
大魚大肉的現在還不現實,但每人也領到了三兩肉、一兩糖、盤子大的月餅一個、瓜子花生一共三兩,成年男子還有酒二兩。
雖然在后世人看來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對于這個時代處于社會底層的平民,特別還是西北這種苦寒之地的漢子來說,那是相當豐盛了。
除了這些東西外,教民們還把自己帶來的好東西弄到一起做了些菜,也算是個過節,各處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雖然一路西去并不好走,未來會如何更是難測,但在教義的加持,以及去河中分田地當老爺的刺激下,大體還是相當順利的。
當然一百多萬人的遷徙不可能是一窩蜂的走,因為就算可以這樣走,那一路的補給也跟不上。
甘肅在這個時代是相當閉塞,資源相當匱乏的,真要一百多萬人一起出發,你就是有錢都買不到東西,甚至有可能沿途的水都不夠喝的。
所以目前已經到了安西州城的,就是整個白蓮教的精華所在,在他們之后,還有二十幾萬人剛剛過了涼州府城武威,甘州府城張掖也有七八萬人在,至于更多的,有些可能剛從陜西的家里出發。
安西州衙中,相對豐盛的宴席正在擺開,確確實實是相對的豐盛,雞鴨魚肉倒是齊全,但沒有任何的珍饈美味,酒也是本地產的土高粱。
王聰兒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的坐在主桌主位上,周圍坐著的,都是這支白蓮教的高層,能坐在這里的,最少也是傳道將這個檔次的高級軍官,傳道將是白蓮教自己的軍銜,大約相當于葉明的上校團長。
而能跟王聰兒坐一桌的,則幾乎都是白蓮教的老兄弟、老教首們,挨著王聰兒最近的,就是白蓮教的二號人物,傳道大師兄,云城傳道使,執黃旗天字教首姚之富。
其余的冷天祿、龔文玉等人都是當初襄陽起義的大傳頭,東鄉聚義的旗主。
但這里還是少一個人,那就是白蓮教的第三號人物,布道大師兄,云城布道使,執藍旗地字號教首李全。
這是因為臨出發的時候王聰兒耍了個花招,把李全留下來安排殿后事宜了。
她相信現在李全已經被大明錦衣衛北鎮撫司特務處的高手給控制起來了,在分割了李全手下的武力,讓他只能依靠王聰兒以后,李全才會被允許西行。
李全被解決后,王聰兒的最大障礙,就剩下了身邊的姚之富。
說起來,姚之富和王聰兒還真是一對冤孽,兩人十五六歲就相識,只不過那時候王聰兒是嫁入齊府的第四房小妾,姚之富是齊林兒最得力的弟子之一。
當年清秀淡雅的王聰兒把青春時期的姚之富迷的不行,他對這位小師娘產生了不該有的情愫,所以他才會在師傅齊林兒意外身死之后,大力支持王聰兒掌管混元教。
而且歷史上這兩人還真走到一起去了,歷史上給川楚白蓮教大起義最大打擊的,不是清朝的圍剿,而是王聰兒和姚之富的地下情曝光。
王聰兒是齊林兒的遺孀,是圣潔的傳教總教師,是姚之富的師娘,兩人走到一起之后,襄陽黃旗的信仰轟的一下就崩塌了,加上情況開始不利,教眾失去了對混元教的心里依賴后,隊伍就逐漸被清朝剿滅。
而在這個時代,由于葉開的容忍和安排,白蓮教比歷史上發展的好多了,王聰兒真正嘗到了權力的美味,不再甘心做一個被姚之富、徐天德、李全等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