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初出茅廬 第020章 各方心思(1/2)
楊鴻章當然不能就這么離開直接去大海上,那樣少不了一個臨陣脫逃的罪名。盡管他只是個從五品的散官。換做平時或許沒人在乎他的去留,但現在可是清軍入侵,京畿混亂的時候。加上上次高坑有意無意的提醒,自己算得上是簡在帝心,要走也要說個清楚明白。但王樂年似乎不想和自己談。他知道就算等到白天王樂年也不會再讓他這些人進入高陽。但是沒有城墻和地雷的庇護,自己這些人如果遇到再次前來的清軍那是相當危險的,所以必須盡快抉擇!
就在眾人悶悶不樂的時候一群人來到了臨時營地,不是別人,正是河間知府向思問帶著他的兒子還有幾個隨從,顯然這些人是早高陽難民中找到的或者重新招募的,居然還有女眷。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向思問深夜不在高陽來這里的目的。向思問的目的,楊鴻章從見到他就知道了,顯然自己被王樂年孤立了,他這是準備勸說自己去攻打河間呢。要不然也不會拖家帶口的出了高陽。楊鴻章沒有直接答應向思問,只是告訴他自己會帶著隊伍在附近與清軍糾纏,已達到拖延、牽制的目的,這也是皇上圣旨里面要求的。
楊鴻章準備等天亮再去找王樂年理論,然后連夜讓楊勝和張虎帶人趕往滄州與停泊在黃驊港的船隊聯系。當第二天上午楊鴻章帶人出現在高陽北城門的時候王樂年依然沒有出面,對于楊鴻章索要自己存放在高陽的錢財,王樂年似乎早有準備,白銀五千,糧食一千石。而且早已裝車準備好了。其余錢財算是戰斗繳獲不能算楊鴻章的私人財產,而且這幾日高陽民壯傷亡慘重也需要大筆銀兩撫恤。
聞言楊鴻章差點吐血,自己存放在高陽的草屋又何止五千兩。還有自己從孫承宗那里訛來,加上朝廷上次賞賜的也是要從縣衙里支出的。最關鍵自己深夜奔襲百余里搶來的白銀和糧食又何止這些?最可氣的是王樂年還有書信給楊鴻章,說什么騎兵在外牽制清軍是最好的辦法。
無奈之下,楊鴻章只好帶著隊伍往東南方向而去。自己現在的這支隊伍因為有大量斥候的存在,加上全部是騎兵倒是不擔心遇到清軍。
紫禁城,東暖閣,孫承宗手里拿著高陽知縣王樂年的奏章,眉頭緊鎖。朱由檢見狀問道:“孫閣老,現在京城周圍朝廷軍隊節節敗退,就連盧象升的天雄軍和關寧鐵騎也不能幸免。難得高陽還能取勝,以區區兩千民壯連續三天成功抵抗住了三千清軍的猛攻,并且成功的擊傷敵軍主將。為何閣老還不高興?”
孫承宗長嘆一口:“高陽危矣!王壽延不該如此貪功的。”見到皇上似乎不明白就將清軍兩路大軍的分工以及最后可能與朝廷勤王軍隊決戰的地方應該就是在保定到河間一帶。而高陽必定是交通要道的基本情況以及自己如何挽留楊鴻章,如何讓盧象升出面做說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給朱由檢。
朱由檢聽后沉思良久問道:“那閣老以為那楊鴻章是否會就此離開北直隸回去浙江呢?”
“當是不會,畢竟朝廷有明旨要求他率部牽制清軍。他如今是朝廷命官不再是民壯。只是如此一來沒有城池做后盾怕是難有作為。或許他會去盧建斗那里吧。如果能夠順利與盧大人匯合,或許盧建斗能夠如虎添翼。”
“閣老,朕從來不懷疑盧建斗的中心,但這次屢戰屢敗以至于軍心渙散,就算山西、山東幾個鎮的兵馬全部到來,如何跟清軍決戰?”
“皇上,論戰略臣或許略勝盧大人,但論將兵和前線戰斗以及個人勇武臣不如盧大人多已。”孫承宗明白皇上朱由檢又要舊事重提希望自己頂替盧象升總督天下勤王兵馬。現在內閣那些輔臣們也是個個盼著自己出外。他們可不是從國家需要的角度,而是覺得自己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原本朝中大臣們對皇上朱由檢重新起用孫承宗是很有意見的。但奈何人家是帶千余清兵人頭入京的。現在高陽再次大捷,算是讓孫承宗的地位更加穩固。
但是孫承宗也沒有想到一直對自己唯唯諾諾的王樂年卻突然一反常態與楊鴻章對著干。楊鴻章的傲慢孫承宗是深有體會的,王樂年如此肯定不會繼續在高陽逗留的。他不認為王樂年能夠守住高陽。盡管在此之前也不認為楊鴻章就一定能夠堅守高陽到最后。但是王樂年顯然小看了楊鴻章等人的戰斗力,高估了他自己和高陽民壯。不過如今他身在京城對高陽縣城的局面已經是無能為力。
很快孫承宗和朱由檢的思路再次被前線的戰報打算。這次是盧象升和高起潛的。盧象升在奏章中彈劾高起潛膽怯畏戰不前,不聽調遣,拒絕與天雄軍配合圍攻多爾袞。以至于天雄軍不得不以全部步兵面對七八萬清軍騎兵。而高起潛則痛訴盧象升見死不救以至于關寧軍身陷重圍損失慘重。
對于這種前線將領的互相推諉,朱由檢也是有經驗了,那就是誰也不能信,誰也不理睬就對了。
讓朱由檢頭痛的是內閣那些老頭子見到這樣的奏章必定舊事重提,無非就是盧象升作戰不力應該就地免職,甚至押解入京。至于接替人選,朱由檢甚至不用問都知道楊嗣昌一定會大力推薦孫承宗,然后薛國觀附議……
接下的內閣輔臣們到來之后討論了一些什么朱由檢根本不關心,他很好奇同樣是大明子民,為什么吳阿橫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