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三國混戰(1/2)
九月,大司馬、揚州牧曹休一邊整軍備戰,一邊向曹叡奏表,表言:‘鄱陽太守周魴舉兵歸降,若能以鄱陽為根基,則可以避開精銳東吳水師,直搗江東腹地。
十月,曹叡商議對漢的軍事態度后,卻又緊急商議大司馬曹休南征東吳一事,眾臣對此議論紛紛。
曹叡覽表之前,對周魴詐降深有懷疑,但在覽表之后卻對此其深信不疑。周魴因征討彭綺不利,被孫權呵斥,同時多有尚書郎前來問責,周魴因此斷發謝罪。周魴為假戲真做,甚至還將江南重要布防全部告訴曹休。
曹叡思量許久,最終因兩方面原因,允諾曹休出征。
其一、是被其背后巨大的回報所吸引,若能占據鄱陽,則東吳長江天塹全無,覆滅東吳不過時日問題。
其二、曹叡作為胸有大志的明主,也想有一番作為,樹立自己在國內威望。當然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拗不過曹休意見。
同年十月,上表后不久,曹休領建武將軍王凌、瑯琊太守孫禮等將,親率步騎兵十萬人向皖城進發,接應周魴。
同時曹叡命驃騎將軍司馬懿,從宛城到江陵;豫州刺史賈逵、前將軍滿寵、后將軍朱靈等人從西陽向東關。
東路賈逵,中路曹休,西路司馬懿三路大軍共計二十萬南下。
曹叡為保關中穩固,調大將軍曹真替換夏侯楙,鎮守關中,防止諸葛亮北伐。
與此同時,孫權急命輔國將軍兼荊州牧陸遜、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等人向皖城匯集。
孫權不畏危險,親自前往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眾將迎擊曹休。
孫權授予陸遜假黃鉞之權,統率全國兵馬,包括自己的中央禁軍,并‘攝行王事’,將對魏戰事全權交于陸遜。為提高陸遜威望,孫權親自為陸遜駕車,并命百官行跪拜之禮。
陸遜、朱桓、全琮三路兵馬總計十萬人左右。
隨后孫權離開前線,返回武昌,似乎生怕自己‘出色的軍事天賦’會影響陸遜用兵。
曹休性情剛烈,立志在有生之年覆滅東吳。當年曹丕南征時,曹休甚至打算舍棄性命,強渡長江,幸虧手下諸將不愿奉命。
是故此次曹休命全軍日夜急行,率先抵達廬江郡內,不聽孫禮進言,將東路賈逵大軍甩在身后,孤軍奮進。
但司馬懿卻收到在江夏郡傳來消息,安陸附近發現大股吳軍。
司馬懿聽聞后心知不妙,此時曹休大軍在江淮,東吳怎么可能會分兵攻打安陸。司馬懿急忙將消息傳回洛陽。
十一月,曹叡急召尚書蔣濟入宮,蔣濟進言:“大司馬孤軍深入,朱然駐軍上游,隨時可能切斷大司馬退路。而且此時我軍抵達廬江郡,東吳此時如何會分兵攻打安陸,此乃迷惑我等,將陛下注意力轉向荊州,此時吳軍主力必然在江淮,大司馬有危,請陛下發兵求援。”
曹叡頓時醒悟,當即下令司馬懿停止進軍,就地駐扎;并令賈逵迅速率軍東進接應曹休。
而與此同時,十一月,劉禪以督戰為名,親赴漢中,諸葛亮出城親迎。
劉禪抵達漢中后不久,諸葛亮暗遣死間郭模前往上庸,途徑西城申儀處(申儀此人與孟達不合)不小心泄密。
郭模對其進言道:“孟達曾與諸葛亮多次書信來往,孟達曾送諸葛亮玉玦、織成鄣汁、蘇合香。此乃何意?玉玦者,謀已決;織成者,言謀已成;蘇合香者,言事已合。如今孟達意圖謀反,欲響應諸葛亮北伐關中。”
申儀遂上報司馬懿,郭模又命隨從前往孟達處通風報信,言消息已經泄露,希望孟達舉兵造反。
而此時前往江陵的司馬懿收到曹叡詔令,在襄陽就地駐扎。
收到申儀書信的司馬懿陷入遲疑之中,東有曹休戰事,西有孟達反叛,但現在的他根本來不及長時間思考,深知孟達為人的司馬懿,果斷寫信麻痹孟達。
信中言:“將軍此前背棄劉備,托身于國家,陛下將守衛邊防重任、謀取漢中重任交付與將軍。可說是此心如同太陽光明磊落。蜀人無不切齒痛恨將軍的。如今大司馬在江淮即將取勝,東吳覆滅在即,我與將軍將共享富貴。諸葛亮想北伐關中,但畏于秦嶺艱險,懼于大將軍英明,苦于沒有辦法。郭模所言并非小事,諸葛亮為人謹慎怎么可能會輕易泄露出去。此乃諸葛亮離間計也,世人皆知,請將軍安心,駐防上庸,勿要令蜀人有機可乘。”
果然如司馬懿所料,收到司馬懿來信的孟達,心中又陷入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狀態。
孟達又給諸葛亮寫信道:“襄陽距洛陽總共有千里,距我所在新城也有千里。司馬懿聽聞我要起兵造反,必然會向曹叡報告,連續往返,也需花費月余時間。況且司馬懿受命南征東吳,勝負重任,上庸地形險要偏遠,司馬懿肯定不會親往,必遣手下將領,待其率大軍至時,上庸城池已防守堅固,糧草器械已備,又得丞相為援,我上庸必然穩如泰山。”
十一月,漢中郡,南鄭縣。
劉禪閱覽剛送達的孟達書信,原本滿懷期待的劉禪,看完書信頓時愕然,說道:“孟達此人死有余辜,多謀少決,干大事而惜身,如今事關性命之事,居然敢怠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