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何為良法(1/2)
魏文帝黃初三年、昭烈帝劉備章武二年、十萬未稱帝。
八月,從襄陽至建業上千里的長江水道上戰云密布,大魏吳王拒絕派遣質子引曹丕聚集重兵以攻。
曹丕命令征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張露駐軍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進逼南郡。
劉禪在永安(秭歸)得到戰報對王平嗤笑道:“東吳鼠輩爾,背攻關君侯奪下襄陽,卻又丟失襄陽。襄陽給他們又如何?目光短淺。若不是我大漢荊州空虛,糜芳士仁獻城投降,吳軍如何奪的下荊州。”
王平涿鄉收攏散兵有功,劉禪向劉備討要過來,命為太子舍人。
“襄陽乃軍事要地,可為北伐重鎮不知為何又被曹魏奪取!”王平神色認真,感慨著說道。
劉禪上挑眉角說道:“東吳守不住罷了,襄陽臨漢水,引漢水做護城河,襄陽北邊就是平原,利于曹魏進攻。”
王平聽聞順著劉禪的思路,語氣沉肅總結說道:“若無北伐之意,固守襄陽確實是得不償失,襄陽不利于東吳救援。一個是襄陽位置孤立突出,漢水上游又被曹魏控制,東吳援軍增援方向只有漢水下游一條路。第二是漢水太淺太窄,既不能阻擋曹魏陸軍強行跨江,也不利于東吳的水軍作戰。曹魏軍隊可以利用大量岸灘工事、夾江工事,削弱東吳的水軍優勢。”
劉禪聽著王平言論,敲擊在桌案上的手指,點動頻率極快,雙臂下壓桌案,起身對董允打趣道:“休昭,你這個老師當的不錯嘛,子均能有如此深的見地,知曉江北軍略。”
董允拱手謙虛道:“殿下,允不敢當,允不識兵略,只能給子均釋義解字,子均有此成就皆靠子均自己,日夜苦讀!”
劉禪又與眾人打趣一番,劉禪透過門外,見外面天色時辰已到。
劉禪收斂表情,叮囑眾人說道:“我需去批改奏折,休昭隨我前往,子均不可懈怠,不可自傲,你與紹先多往黃將軍身側聽訓。”
董允、霍弋、王平三人拱手稱諾。
-------------
永安城在長江邊,入夜漸微涼。
夜風送寒,自綺窗細縫透入,原本有些困意的劉禪,不禁哆嗦了兩下,將批在身上的披風緊了緊。
放下手中諸葛亮處理過的奏折,劉禪揉了揉眼睛,抬眼卻見老劉,絲毫不見困意,繼續批改奏折。又見微微晃動的燭光,紅燭將盡,光線暗淡,劉禪喚道:“來人。”
“太子。”
“換一盞新燭!”
“是!”
隱約間,劉禪仿佛聽到宮娥挨管事訓斥打罵之聲,如此沒有眼力,需要太子親自吩咐,劉禪心里念及掌燈宮娥年紀略小,本想阻止,卻見劉備沒有一點動作,劉禪又繼續把視線落于手中奏折。
換過新燭之后,堂中光線果然亮堂不少,視線也清晰了許多,此時劉備出聲打破沉靜道:“公嗣本想阻止,為何又不阻止。”
劉禪有些愕然,劉備觀察細致入微,有些惶恐,但鎮定下來緩緩說道:“我見父皇批改奏折,不忍打擾。”
劉備面露笑意解釋說道:“你我父子不用如此拘束,你心懷善念,如此甚好,但規矩之下,善念不可違也。”
“掌燈乃宮娥之責,就如同我乃大漢天子,天子之責,乃是救濟斯民,安定天下。宮娥失責,可主管責罵;若為父失責,無人責辱,但天下危矣。你之后切記日后治國,以規矩、律法行事。”
劉禪拱手聽訓,面色平靜,腦筋急轉,劉備也不著急,似乎等他回話。劉禪目光往前掃,瞥見劉備沉穩的面孔,劉禪已然想明白,身體放松,深深鞠了了個禮:“謝父皇良言,天子之責禪必銘記于心,不敢忘也。”
“好。”劉備見劉禪如此態度,劉備撫須表示滿意,又不禁生起考究之意。
劉備撫須問道:“既然以律法、規矩行事,阿斗你且說說何為良法?”
劉禪面色平靜,心中思緒萬千,想及諸葛亮在成都教導自己的哪些良言,沉默半響,劉禪拱手道:“良法有四,其一,為循變協時,變中求穩;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其四,洽于民心,反映民意。”
劉備聽言面露喜色,指向劉禪說道:“你且展開說說。”
劉禪起身行至中央,將手伸出袖口,昂聲說道:“治國者,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此乃法之重也。”
“良法其一,為循變協時,變中求穩;《周禮?秋官?大司寇》曰:‘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丞相與翼侯(法正)制《蜀科》就是如此,劉璋時益州士大夫多挾其財勢,欺凌小民,使蜀中之民思為亂者,十戶而八。故以重典治亂國!”
“其二,平之如水,公正無私;前漢許慎言‘灋(法),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此乃法之本意,丞相曾言:‘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因此法下刑無等級。”
劉禪揮袖至背后繼續說道:“其三,簡而能禁,使人易知;‘刑不可知,則威不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