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諸多雜事(1/3)
夏去秋來,轉眼數個月過去,楚州練兵已經大成,經過數個月的訓練、調教,楊璉對這支新軍有了絕對的指揮權,以楊璉帶來的人為骨干,構建了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
也是楊璉運氣好,這幾個月一來,大部分的日子天氣都非常不錯,海州的鹽場得到最大的利用,每一天都能出上千斤的鹽,這樣的產量無疑是巨大的,海州的鹽商每一天都從鹽場運走上百斤的鹽,銷往各地。
這些商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渠道,楊璉的鹽價格相對較低,成色、味道都好很多,運到漢國、契丹去,很是搶手,有錢人買的最多,甚至有人還進獻給王公貴胄,據說還有人得到了官職,專門負責與鹽商買鹽。楊璉得到這個消息,哭笑不得。鹽的大賣,使得楊璉財源滾滾,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楊璉把其中一部分的錢用來購買糧食、船只以及鐵器,郁洲島上,在林仁肇的主持下,招募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鐵匠,自己打造鎧甲,楊璉不時抽空去視察。楊璉之所以把地點選在郁洲,是因為郁洲是一個比較大的島嶼,只要控制了海邊,沒有人可以登島。島內做什么事情,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他的計劃得以實施。
楊璉可惜的是,他所掌控的海楚二州,沒有鐵礦出產,需要去漢國購買。前幾個月與漢國鬧得有些不愉快,甚至差一點鬧翻,不過,在楊璉的鹽進入了漢國之后,迅速擠掉了山東的鹽,劉承祐吃了之后,居然不再計較此事,而是提出向楊璉購買鹽,每一個月至少要兩千斤,以滿足他的宮廷需要。
有錢不賺便是傻瓜,楊璉很快答應了,兩國的關系也變得穩定下來,楊璉有些不理解,或許是劉承祐覺得這些百姓不重要的緣故吧。一開始與漢國的貿易楊璉還要錢帛,后來直接換成鐵礦,方便而直接,鐵礦拖到郁洲島上,直接煉鐵,招募的有經驗的鐵匠師傅,很快就倒騰出來了,楊璉還宣布,若是能把鐵煉的更加堅固,必有重賞。
煉鐵方面楊璉不懂,所以他直接交給熟悉煉鐵的人,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煉鐵也是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煉出來的鐵有了很大的提高,優越的質量也使得打出來的鐵器堅固、鋒利又不脆,經過試驗,這種鐵打造出來的鐵器質量要好不少。
有了優質的鎧甲、兵刃,楊璉統統裝備到新兵身上,這時候的新軍只是鍛煉有成,但還不是精兵,真正的精兵要上戰場,見了血,殺了人,膽子壯了,百戰之兵才成。楊璉本來是想要利用淮北群盜先練練兵,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不成。
這幾個月以來,淮北群盜在漢國鬧得很兇,劉承祐派出了年近七旬的老將高行周,率兵五千剿匪,群盜躲在山中,仗著熟悉地理,與高行周周旋,雙方各有損失,但彼此都無可奈何,高行周無法剿滅淮北群盜,淮北群盜打不過高行周。
淮北群盜曾經想向楊璉求援,這個主意自然是張德勝出的,不過楊璉拒絕了,他需要鐵礦,自然不能漢國鬧得太僵,不過楊璉表示,可以暗中提供一定數量的糧食和兵器,以改善淮北群盜的生存條件。
張德勝無奈也只能接受了這個條件,灰溜溜地回到了山中。
漢國越亂越好,不然劉承祐那個缺腦筋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殺了朝中大臣。漢國內亂的同時,大唐在楚地取得了戰果,馬希萼聯合蠻兵擊敗了馬希廣,圍攻潭州,他捉住了馬希廣,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他,自立為楚王,并把楚地的大小事務都交給了馬希崇。
偏偏馬希崇也是個糊涂蛋,馬希萼荒淫無道,他也差不多,楊璉總是覺得,楚地的情況并不安穩,或許就要亂了。不過楚地與大唐交好,反而與大漢斷絕了關系,這其中的原因是當初馬希萼造反的時候,大漢也因為內亂而沒有支持他,所以馬希萼對大漢懷有深深的敵意。
楚地內亂對于大唐來說,是個好機會,就看能不能把握,不過楊璉覺得就算拿下了楚地,似乎朝廷中沒有人能夠守住它,原因也很簡單,楚地情況特殊,蠻兵很多,經濟相對又不發達,很容易出現事情。
秋收之前,楊璉請來了海楚兩州的商人,交代了幾件事情,去漢國以及大唐的其他地方,收購糧食。楊璉依舊是用鹽去換,這半年來鹽的暢銷讓商人們大賺了一筆,聽見節度使吩咐,人人點頭答應著。
秋收之后,海楚兩州經過大半年的精心耕種,產量得到了提升,閹割后的豬肉也沒有了騷味,使得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大規模的養豬,豬的糞便又用來施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糧食的豐收讓海楚兩州的百姓歡欣鼓舞,亂世里,能吃飽已經是遙不可及,可是現在,海楚兩州的百姓不僅能吃飽,隔三差五還能吃肉,吃得好了,身體也就好了,海楚兩州半大的小子比起漢國那邊的人,要壯實多了。
轉瞬一年又要過去,楊璉忙的更黑了一些,但是身子變得更加強壯,楊璉待在節度使府上的時間不多,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巡視,查看海楚兩州的邊防,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郁洲島上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如今的郁洲島就像圍城,外面的人很難進去,里面的人也很難出來。
又到了年關的時候,例行的回京述職必可不少,楊璉寫了折子,遞給天子,此外齊王也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