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昌城里要亂了(1/2)
…………
涼山,西昌縣內。
涼山歷史悠久,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委派官吏進行管理。
唐、宋、元、明、清在涼山先后設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衛、廳、縣等。
這一地區,秦漢以前稱古邛都國或邛都部落,漢稱越嵩郡,隋唐為嵩州,南詔稱建昌府,元稱羅羅斯宣慰司,明為四川行都司,清稱寧遠府,民國稱寧屬。涼山地區的歷史沿革,反映了在不同朝代與中央政權的隸屬關系。
盡管在歷史上,涼山地區轄地范圍有所不同,但大抵上是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東抵烏蒙(今云南昭通),西迄鹽井(今四川鹽源)。新某國建立初期,涼山廣大彝族地區還處于奴隸制社會歷史階段。
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落后的奴隸制度和封建的土司制度,等級森嚴,家支林立,械斗不斷。涼山長期處于封閉、愚昧、落后的狀態。
之前的平定全省也只是平定省內的各個縣城,各大鄉村還沒有平定,地方宗族勢力還是很強,所以現在才把軍隊放出來全省大土改。
這涼山地區山路崎嶇,山高林密,彝族人口密集,地方勢力十分復雜。
之前也只是剿滅了西昌縣的駐軍和保安團,只識將西昌縣握在手里而已,而這也是個隱患。西昌古稱邛都,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但秦時西昌為何郡何縣,史籍失載。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以邛都為越嶲郡,轄十五縣,屬益州,郡治邛都。此外,今西昌市境內除邛都外,尚有蘇一縣(今禮州鎮)。
邛都縣名歷經東漢、三國和魏晉,歷時300余年。
北周天和三年(568),西昌置嚴州。
隋開皇六年(586),將嚴州改為西寧州。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嶲州,西昌境內仍存邛都、蘇祁(西漢蘇)二縣。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西昌被南詔政權占領,南詔設建昌府。后大理國襲其建制。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建昌路,以羅羅斯宣慰司總之。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改建昌路為建昌府,屬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廢府,設軍民指揮使司,領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內有守御禮州后千戶所、中千戶所、打沖河中千戶所和前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建昌衛,屬四川行都司。
清雍正六年(1728),裁建昌衛設寧遠府,置西昌縣,“西昌“之名自此始。
中華民國時期,初裁西昌縣并入寧遠府,旋又裁府復置西昌縣。民國28年(1939),國民政府在西昌設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轅,西康省政府在此建立寧屬屯墾委員會負責治理寧屬各縣。
這西昌縣城以前乃涼山這里的州府所在,所以縣城建當然是很大,人口加上城周圍的鄉村也有個20多萬人。
現在這座縣城當家作主的便是西南治安軍,而西南治安軍在這里留下了兩百老兵、兩千新兵。
政工人員正在宣傳政策、土改、打土豪分土地。
縣城之內,在當時破城之日,城內的地痞流氓、袍哥弟兄便被殺掉了一大茬,當時整座縣城的街巷皆被血染紅,遍地都是這幫二流子的尸首。
而新兵通過殺人和跟新軍以及保安團的作戰,在快速成長,現在他們是西昌縣主要的保衛力量,而老兵則是充當指揮者,鎮守城中央縣政府。
城內的土豪大戶之前在破城之時便已被殺掉了一部分,之后,為了鞏固地方,并未對他們下死手,但現在全省已經平定,大帥發下命令,全省大土改、剿匪,那要土改,這縣城里面的各大家族,當然也要改改。
當天晚上挨家挨戶送請帖,明天晚上七點鐘,縣城內城南的那座最大的酒樓“迎賓樓”宴請各位。
而各家各戶也都在一起開始議論起來,西南軍這一招意欲何為,這是鴻門宴還是真的只是單純的吃頓飯。
幾乎每家都得出結論,這就是鴻門宴。
按照之前對方來了之后各家送錢送糧,對方雖然全部收納下來,但是士兵總是十分的有紀律,送去的錢糧并未分給官員和士兵,而是全部封庫。
從這兒便知道對方只軍隊的性格如何。
再加上這段時間的接觸,便知道他們做事一定是雷厲風行,有極強的目的性和極強的行動力,那么怎么可能無緣無故突然說是請各家吃飯,其中一定內有文章。
這梁山地界雖然各民族混雜,但這西昌城內的主要的家族卻都是漢回藏這幾族,彝族是涼山人數最多的民族,但他們基本上都是散布在涼山府各地,并不進入漢人建的城市里面生活。
所以他們的各大家族在西昌城內皆是找不到的,但出了這西昌城,這涼山遍地都是彝族山寨,里面的土司、寨主就是一方土皇帝。
這些寨子很多極有可能統治這地方已經上千年了,最少也有數百年。
這西南之境向來便是土司遍地,寨主、宗族說的話就是法律。
自古以來中央以及省政府都不能對他們有效的控制,這里山高林密,打又打不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