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情何以堪(1/2)
“無妨,不過是體力不支罷了?!?
葉富擺擺手干笑一聲有氣無力的說道。
同時,他的心里也是呼出了一口氣,果然,他終究還是活了下來。
可剛才那一戰,的確讓他無比驚險,險些就是命喪此地。
而他很清楚,在未來的日子里,這樣的戰爭與情形不會少!因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已經被他所改變,那么,未來發生的故事或許與過去史書之中的記在也會變得徹底不一樣了。
大雪覆蓋之下的萬歷四十七年儼然正值多事之秋。
自去年四月,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反叛,率軍一舉攻克撫順至今,大明軍隊仿佛遭到了什么惡毒的詛咒一般,曾經輝煌的戰績在建州鐵蹄面前似乎盡皆變得不堪一擊。遼東的戰報從幾日一封,到一日幾封,甚至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凡是從北邊傳回的戰報,大多都不會是什么好消息。
上至天潢貴胄,下至販夫走卒,身在京師的每一個人都不禁被那些雪片一般的戰報牽動著敏感的神經。任何人都清楚,遼東,那是京師左臂,一旦有任何閃失,敵寇隨時可以長驅直入,威脅到京師的安危。
而隨著薩爾滸戰役的塵埃落定,這根被旋緊將近一年的發條猛然間松開。一時間,仿佛壓抑了太久的力氣頓時朝著另外的一個完全不對的方向噴薄而出。
朝中上下翻飛的不再是遼東緊急的軍報,取而代之的,是圍繞著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而引發的幾方勢力的互相攻訐和無休無止、面紅耳赤的朝堂爭執。
對于朝中大員而言,雖然主力大軍慘敗,但到底有東路軍的小勝作為掩飾,自欺欺人的或許也可以認為大明兵鋒依舊銳利。兵敗……不,不能叫敗,大概還是稱之為戰場失利更為妥當一些,這樣的失利,自然可以歸咎于楊鎬,歸咎于杜松。
總之,太平的日子看起來還很長,有的是時間可以用來勾心斗角。遼東經略、山海關總兵官這樣的位置,其實坐在上面的是不是能員干將一點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方都希望,這個坐上去的,可以是自己人。
與京師安定下來之后的烏煙瘴氣不同,此時的遼東,依舊深陷于戰爭的泥沼之中。
雖然大規模的戰役已經結束,無論是新近崛起的后金,還是剛剛全境退兵的明軍,都處于元氣受損,需要一段時間來修養的階段。但對于這對正在對峙之中的敵人而言,只要一方還沒有被完全消滅,戰爭就絕不會就此停息下去。
雙方對峙中心點周圍的府縣、軍堡人心思亂,已經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軍民大量逃亡的現象。而對于此時的楊鎬而言,卻或許已經完全沒有精力去顧及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東西了。
遼東,沈陽。
前線大軍已經陸續撤回,此時,包括遼東經略、遼東巡撫、監軍太監,以及一眾總兵、將軍們齊聚于此,這是薩爾滸戰役結束之后,遼東的第一次高層會議。
上報朝廷的戰報上,楊鎬極為無恥的給了自己一個‘小勝’的評價。而此時的大堂內,雖然炭火燒得極旺,卻依舊四處透著徹骨的寒意。
楊鎬臉色陰沉,高居上位,坐受了總兵們的大禮之后,便是開口喝道:“杜松何在?”
山海關總兵官杜松,此役本是主力軍的統帥,若不是貪功冒進、剛愎自用,天大的功勞原本應當是屬于他的,然而,這世上唯獨沒有后悔藥可吃。從被圍困在吉林崖上,眼睜睜看著部下慘遭屠戮的時候,他就知道,即便是能夠活下來,自己的下場也一定不會好了。
果然,戰后這第一把火,就燒到了他的頭上。
“末將在!”杜松心內慌張,面上卻依舊強持冷靜,應聲出列。
只聽楊鎬猛地一拍大案,怒喝道:“你還在?你竟然還有臉在?我西路大軍四萬精銳將士幾乎全軍覆沒,你還有什么臉面站在本官面前!來人!把他給我拿下!”
大明以文御武的時間太久了,久到連武將都覺得,對著文官低頭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情。哪怕兩者品階其實相差無幾,但作為遼東經略的楊鎬手握遼東兵權,即便是總兵,也不得不向他低頭。
更何況,遼東軍鎮并不是鐵板一塊,大堂內的高級將領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此次戰役失利,總要有個替罪羊推出去的。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犧牲了杜松一個,保全大伙兒,這是個再劃算不過的買賣了。更何況,誰讓你杜松急著出風頭,損失最為慘重呢?
隨著楊鎬的一聲令下,大堂外撲進幾個親兵,按著胳膊將杜松牢牢制住。
周圍一片死寂,杜松心中頓時冰涼,他猛地抬起頭來,想要為自己爭辯兩句,卻突然聽到旁邊傳來了聲音。
“大人息怒!”
杜松定睛看去,卻發現站出來的正是當時與自己同被困于吉林崖的儒將趙夢麟。
趙夢麟排眾而出,對著楊鎬行禮,隨后說道:“大人,杜總兵固然有貪功冒進之錯,但東路軍能夠圍殲韃子精銳騎兵,也實在離不開杜總兵在內指揮呼應。還請大人網開一面,給杜總兵戴罪立功的機會。”
趙夢麟此言說得誠懇,他并未一味地替杜松脫罪,而是希望可以說服楊鎬,不要因為一時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