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高縣叛平(1/2)
高縣,洪陽十三縣中位置最偏僻的一個縣,縣內(nèi)大姓為高,占百姓中五成之多,是以此縣以高為名。
按理說,像這樣的宗族縣,族中向來互幫互助,除非天降災禍,饑荒滿地,無奈之下為求生才會一起卷入造反這條路。
可如今北晉代周,為安撫百姓,特意免了洪陽三年的賦稅,加上無災無禍,高縣的老百姓日子應該過得比前幾年還好,怎么會想不開造反呢?
問題就出現(xiàn)在高縣的叛軍統(tǒng)領高行功身上。
這個高行功,是高縣高氏一族的宗長,在今年五十一歲,早年間曾在周軍從過軍,官職最高時曾擔任六品都尉。
后來負傷,右腿殘疾,高行功成了個行動不便的瘸子,無奈退伍。
此人因為多年軍伍生涯,乃是西周死忠,更因自身傷腿出息晉軍之手,對北晉恨之入骨,洪陽府歸到北晉管轄之后,他就開始想辦法在高縣生事。
高行功擔任宗長多年,在高縣當?shù)赜绕涫歉呤弦蛔逯械挠绊懥艽螅兴麛x掇,高縣百姓漸漸對北晉產(chǎn)生了比較嚴重的抵觸情緒。
本來在這個時候,高縣局勢雖然有些劍拔弩張,但還不到起兵造反的時候,只要能穩(wěn)住,縣衙官吏不停安撫勸慰,時間長了,百姓這些抵觸情緒自然有慢慢消散的時候。
但萬沒想到,李集在壽縣起事,聲勢浩大,還擊敗了北晉官軍。
這下好了,高縣局勢本就不安穩(wěn),北晉這一敗,以高行功為首的西周死黨開始蠢蠢欲動,意圖不軌。
這時,縣衙的新任縣官也意識到了不對,此人算是個有決斷的,見機不對,就想提前下手,于是秘密派人向府衙調(diào)兵,想做鎮(zhèn)壓警示。
卻不想謀事不密,此事竟然走漏了消息,讓高行功知道了。
這高行功為人狡詐聰慧,得到密報后,立刻召來高家各支族人的族長,詐稱自己得到消息,官軍認為高氏和叛黨李集有聯(lián)絡,準備拿高家人殺雞儆猴,震懾諸縣。
現(xiàn)在縣令已經(jīng)派人去府城調(diào)兵了,等府城兵馬一到,立刻血洗高縣高氏一門,到時男的殺頭,女的為奴,高縣高氏一脈從此斷絕泯滅。
也不知是高氏族人腦子傻,還是高行功口才了得,就這套漏洞百出的說辭,竟讓他真的說動族人跟他舉旗造反。
好在因為之前局勢緊張,高縣縣令心里早暗自有所防備,高行功舉事之后,帶人攻打縣衙,卻發(fā)現(xiàn)縣令等一眾官吏已經(jīng)感覺到不對勁提前開溜了。
沒能殺了幾個北晉的狗官祭旗,高行功悻悻不已,逃跑的高縣縣令卻很是慶幸,尤其他事后得知與高縣前后腳叛亂的紅石縣縣令的悲慘下場后,不由心里一陣后怕。
要不是自己機靈,恐怕如今脖子上這腦袋也搬了家…………
…………
高行功起事后,和程家兄弟一樣,也給自己套了個名號,叫平晉大元帥,擺明了同北晉朝廷叫板,態(tài)度猖狂之極。
不過高行功雖然名號叫得響亮,但實際手下勢力甚至還不如程家兄弟。
程家兄弟四個好歹還有些勇力,麾下也有一些敢在戰(zhàn)場上拼命的綠林兇徒。
但高行功手下多是本宗族人,九成都是農(nóng)家平民子弟,整支叛軍中,除了幾十人當過縣衙衙差巡丁之外,就只有高行功這個年過五十的瘸子在戰(zhàn)場上摸過刀。
如此叛軍,說是烏合之眾都算客氣的,要不是他們手里有高行功從縣衙弄來的兵器鎧甲,幾同流民無異。
不過,高縣叛軍也不是一點優(yōu)勢都沒有,否則高行功瞎了心,也不敢?guī)е@幫族人造反,前文也說過,高縣有地勢之利,易守難攻。
高縣所在地形高緩,群山環(huán)抱,茂林亂生,道路蜿蜒曲折,不是當?shù)厝耍咧苋菀拙湍苊月贰?
更重要的是,高縣氣候潮濕悶熱,易生瘴氣,本地人呆習慣了還好,外人來此,一遭不慎就會受瘴氣影響從而生病。
這也是為何高縣高氏一家獨大的原因,因為外姓搬來的人家,很少能住時間長,久而久之,高家枝繁葉茂,在縣內(nèi)人口所占比重越來越多。
地形復雜,無法大規(guī)模行軍,易生瘴氣,更是讓人心生畏懼。
出兵打仗,怕的就是水土不服和時疫、瘴氣等引起的士卒大量生病,這病魔要是肆虐起來,死的人可比打仗要多得多。
兵書史書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大軍出征,本來是十拿九穩(wěn),結(jié)果一場時疫,兵力損失慘重,無法迎敵,繼而大敗。
是以,凡是帶兵打仗的將軍,寧愿連敗幾仗,也不愿意麾下士卒沾染時疫瘴氣。
打了敗仗,只要不是一敗涂地,運籌帷幄,之后還有機會反敗為勝。
但要是沾了時疫瘴氣,那是死是活,全看天定,半點不能由人啊………
正因為如此,雖然明知麾下叛軍戰(zhàn)力薄弱,但高行功仍怡然不懼,靠的就是高縣周圍的這些瘴氣,和境內(nèi)那復雜多變的地形。
他料定晉軍不敢大舉來攻,所以悠哉悠哉的做自己的土皇帝,打算將來西周重奪洪陽,自己再去歡迎“王師”,必能飽受嘉獎,封官進爵。
高行功的想法不能算錯,換作旁人領軍平叛,還真未必敢冒著瘴氣攻打,但錯就錯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