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三寸不爛之舌的袁聲(1/2)
北陵城外晉軍大營轅門外
奉命前來接周使入營的北晉安西將軍荀喜,看著面前的矮小老頭,臉色有些驚訝。
“你就是周使?”
不怪荀喜這么吃驚,實在面前這“周使”太過奇葩了些。
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說,其出使敵營,身旁竟然沒有帶一個隨從護衛,渾身布衣,身著貴物。
荀喜打量了半天,這“周使”最值錢的就是其手里牽著的一頭小毛驢,和毛驢上插著的代表其使者身份的虎尾旌節。
看到荀喜質疑自己的身份,矮小老頭也不生氣,挽著韁繩的手哆里哆嗦從懷里掏出一份書卷,遞給荀喜。
“大周元帥寧德武的手書,還望將軍奉于貴軍狄帥處,老朽身份自然得以證明。”
“不用這么麻煩,本將見識過寧德武的書信,對照筆跡,一忘便知真假。”
說罷,荀喜擺了擺手,然后當著老頭的面,徑直打開書卷,大肆瀏覽。
矮小老頭揣著手,也不阻止荀喜這種明晃晃的僭越行為,只是笑瞇瞇的在旁看,待荀喜看完,才出聲問道。
“如何,將軍是否能確認寧帥筆跡?”
“確是寧德武手書不假。”
荀喜收起書卷,又帶著幾分驚奇的看著矮小老頭,拱手致意。
“本將還道是誰有那么大的膽子,竟然敢只身來我大軍營地,原來是利口退戎狄的袁聲袁子望大人到了,北晉荀喜,見過袁公。”
…………
袁聲、字子望,西周肅州人,是聞名三國的文豪名士,以文筆辛辣、做官清廉著稱,現任西周御史臺右督御史,為西周清貴領頭人物之一,在天下文壇士林都有一定影響。
然此公一生最被世人傳頌的,卻非他的文章清名,而是其那條三寸不爛之舌。
多年前,西周太祖逝世,西周太宗剛剛繼位,皇位更迭,國內局勢不穩,并州草原的戎狄等部落,趁此時機,準備劫掠邊境,而與此同時,北晉在雍、幽二國交界處蠢蠢欲動。
眼瞅著西周腹背受敵,岌岌可危之時,彼時還只是一個五品御史的袁聲,自請出使戎狄,勸其退兵。
這個聽起來有些天真可笑的提議,當時被西周眾臣當做荒謬之談,但西周太宗卻認為袁聲忠誠可嘉,準了其的上奏,于是,袁聲就帶著幾個隨從書童,坐著馬車前往草原。
到了草原之后,袁聲面見戎狄各大部族的首領,娓娓而談,言明厲害,硬是靠著自己的無雙口才,將戎狄各部族說的退兵了,當然,西周為此也付出了不少錢糧鐵鹽。
但這點損失,和比與戎狄部族大戰一場的代價輕松多了,更關鍵的是,戎狄退兵,北晉見事不可違也消停下來,太宗初初繼位,得享安寧。
而造成這一切的功臣袁聲,也一戰名傳天下,號稱利口退戎狄。
當時也是繼位沒多久的歷陽帝還曾評價過此事,他說袁聲以一張嘴,免了西周兩場兵災,堪稱國士。
也正是歷陽帝的這句評價,才會讓荀喜對袁聲施禮致意,否則從他剛才的態度來看,換了旁人,根本不會正眼瞧什么所謂的“周使”。
畢竟晉周局勢如此,周軍欲談和,晉軍雖不至于拒絕,但也不會對敗軍之將顯露低姿態。
……………
這點,荀喜明白,袁聲這個周軍使者更是心中有數。
于是,雖然看到荀喜被自己的聲望震住了,但袁聲仍沒有露出什么自得倨傲的表情,想反,袁聲主動彎下腰來,笑的宛如鄰家老漢。
“老朽多年虛名,當不得荀安西謬贊,倒是將軍一族,乃千年世家,老朽早有耳聞,多年前,還曾和令叔子太公有過一面之緣,共同參加過詩會。”
袁聲不愧是口才了得之人,短短幾句話,既捧了荀喜,又贊了人家家族,還順道給其拉了下關系,關鍵還言辭懇切,語氣真誠,令人不知不覺的便為之信服。
就比如荀喜,看到袁聲一臉緬懷的談及當年詩會之事,恍惚之間,還真以為袁聲和自家叔叔有什么深厚感情呢。
“袁公,袁公,狄帥還在里面等著呢,我先帶您去帥帳吧。”
晃了晃腦袋,荀喜好不容易從袁聲的話語中清醒過來,突然想起了正事,連忙向袁聲提醒道。
此時,連荀喜自己都沒察覺到,他如今對袁聲的態度比之方才親切熟悉了許多,言辭稱呼上也少了幾分生疏和冷漠。
“唉,老朽這糊涂腦子,就喜歡想那些前塵舊夢,嗯,正事要緊,正事要緊!
正像尋常糊涂老頭一般嘟囔著往事的袁聲聞聽荀喜請他見狄毅,懊惱的拍了拍腦袋,然后哆里哆嗦牽著毛驢跟著荀喜往大營里走。
腳步蹣跚,身影老邁,似乎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但這股平凡中,又隱隱著透著一股子不平凡,但要說哪里不平凡又說不清楚。
總之,這老頭,看起來很有門道………
……………
不多時,荀喜引著袁聲來至晉軍帥帳,之前早有傳令兵通報完畢,站在門口,見荀喜過來,便讓他帶著袁聲直接進帳。
“周使~到。”
伴隨帳外護衛的齊聲大喝,袁聲笑瞇瞇的手持虎尾旌節進了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