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一“豆”成名(4)(1/2)
“整個世界都將目光投向中國的大豆育種技術。”
“這將有助于提升全球糧油產量。”
“中國魔豆傳奇。”
隨著世界農民組織代表團回國,“嘉豆13號”掀起一陣火熱的“世界波”,南美乃至歐洲媒體紛紛贊嘆中國“大豆奇跡”。
比起要對輿論控場的美國人,南美洲民眾的興奮度明顯更高。
畢竟,中國和歐盟這兩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地區),對于南美農業政策有著直接的影響。
如果將來某一方變得特別強大,那么南美的農民們很可能就會把另一方拋棄,不會再按照它的要求行事了。比如,巴西的轉基因審批程序過去一直是仿照歐盟的標準制定的,比美國還要嚴格。但是隨著歐盟的地位逐年下降,巴西的轉基因審批程序也越來越偏離歐盟。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但很顯然,中國人對轉基因大豆的接受程度不高。“嘉豆13號”一出,有巴西分析師表示,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非轉基因大豆將在國際大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隨著南美進入大豆開播季,不少看到報道的農場主紛紛咨詢大豆種子供應商,有沒有“中國魔豆”的種子供應。
轉基因大豆能“罷黜百草,獨尊大豆”,中國魔豆產量高啊;轉基因大豆能“抗蟲”,中國魔豆產量高啊;轉基因大豆商業化程度高,中國魔豆產量高啊……
看著人家種一畝能得自己兩畝的產量,誰不流口水?而得知還沒有得到中方的授權,誰不沮喪?
巴西的不少大豆種子供應商也是心崩,他們不是不想引進“中國魔豆”;問題是,嘉谷大BOSS溜了呀,要想談授權,只能到中國去談。
今年肯定是別想了。
……
相較于國外冒著酸氣的贊譽,國內媒體簡直是一邊倒了。
當各地的國產大豆捷報頻傳的時候,“嘉豆13號”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央視新聞。
“……由我國嘉谷公司培育的‘嘉豆13號’,推廣種植面積達到630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400公斤……對于大豆雜交育種產業化,我們超前了‘一小步’,但這‘一小步’,讓我們開啟了大豆種植的新篇章……”
然后,短短幾天的功夫,贊譽如火山噴發般,鋪天蓋地而來。
無論是哪個年代,名字能上央視,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嘉谷不是第一次上央視,但還是第一次憑借著科研上的成果上央視。
這也是最容易被國人承認并支持的時代旗幟。
像雜交水稻一樣,“嘉豆13號”也成為了一個時期的宣傳重點。
國內媒體很配合的幫忙。
國內學術界也同樣配合。
很難說“嘉豆13號”的價值能比擬雜交水稻,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輿論聲勢,主要有兩點。
一是國人對大豆產業的復雜感情。
大豆起源于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豆一直因其廣泛的用途和旺盛的生命力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偏偏在進入新世紀后,國產大豆一步步走向沉淪,現在大豆市場幾乎都是美國的天下了。
這其中,有無奈,有失誤,但最后只余留一聲嘆息——國產大豆大概就這樣了。
冷不丁的,有人站出來,告訴他們,國產大豆恢復昔日榮光的時刻出現了,壓制的情緒就自然而然的噴涌而出了。
畝產400公斤對于一般人來說可能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同樣的種植面積,產量暴增1000多萬噸,自給率提升了近15%,這個數字就很震撼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種難以言狀的自豪感了。
“比美國人厲害!”
這是很多人看到報道發出的感嘆。
盡管“轉基因”、“基因修飾”這些與生物本質非常相近的字眼,給予人們一種強烈的“非自然”的感覺,讓人天然產生一種害怕。但是轉基因大豆讓傳統大豆在全世界范圍內都節節敗退,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我們,沒有打破大自然的遺傳規律,卻打破了大豆的生產“界限”,服不服?
這一點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都是得到認可的。“自然”的雜交品種,總比“非自然”的轉基因品種,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即使是學術界,面對令人詬病的轉基因技術可能不敢多說;但對于“嘉豆13號”,不僅敢多說,還一個比一個會說話。
“嘉谷實驗室的水平非常高,以他們的能力,培育出革命性的新品種我一點都不奇怪。”
“嘉豆13號不僅是國產大豆的福音,我認為也是人類的福音。”
“嘉谷就是這樣的企業,在科研上舍得投入,也經常能給人驚喜。從我的角度來看,他們應該是有一個思路,于是就去做,然后就做成的那種偉大的企業吧。”
被采訪的專家學者,無一例外的為嘉谷說好話,為“嘉豆13號”說好話。
這就是輿論界的現狀,錦上添花者眾。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去懟一家成果斐然的企業。
尤其是正在蓬勃上升期的企業,更是所有人都捧的對象。
大的媒體,內容還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