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多了一群駱駝伙伴(1/2)
戈壁沙漠從來都不是人類的主場,但應該算是駱駝的主場。
在阿拉鄯,即便朔風夾雜著粗砂礫石狂舞而至,雙峰駝也總是迎風站立,那份自信和昂然,傳遞著一個明白無誤的信息:這里就是我的家園!
在艱難的治沙開發中,嘉谷治沙團隊管理層中不知是被誰提起,但很快就決定了引進一批雙峰駱駝加入治沙戰。
不得不說,這個決定,也受到了沙漠營地上下人一致的歡迎。
上得了山,下得了河,可以漫步草原,也能夠穿越沙漠;跑得過馬,斗得過狼,馱得動治沙的工具;渴不怕餓不怕,天氣惡劣不怕,地況兇險不怕……誰能不承認,駱駝是偉大的一個物種?
嘉谷本部的員工自然是不會飼養駱駝的,只能招募了一批本地牧民照顧駱駝隊。
當駱駝群進入營地時,不少員工都圍過來歡迎“新伙伴”。
它們伸展開長長的脖頸,雄壯的身軀,高高的雙峰,漂亮的駝毛根根分明……伴隨著牧民們傳唱的《頭駝贊》邁入嘉谷治沙營地:“頭駝啊!我的朋友,十二屬相的特點你都有:鼠耳在你頭上,像牛一樣的脊梁……”
大概在阿拉鄯牧民們的心目中,駱駝才是真正的生肖之首吧。
但不得不說,新加入的駱駝群,瞬間成為了治沙團隊中的“明星”。
尤其對于植樹團隊來說,更深入沙漠腹地方向的綠色屏障,大半是在駱駝群的脊梁上完成的車輛開不進去,從人員和物資的運輸,都離不開駱駝群。
作為一種交通工具,駱駝有著超群的“載重性能”駱駝拉車載重可達一噸,馱運175公斤的時候日行程可達35公里,單人騎乘則可日行50公里以上。10天左右不吃不喝,駱駝仍然可以負重前行。
駱駝這種神奇的“超能力”卻并不是依托于沙漠綠洲里的豐美水草。相反,長刺的草、咸草、苦草、辣草都是它的美食對于別的食草動物而言不堪下肚的粗劣草食一旦經過了駱駝的咀嚼和反芻,就變成了巨大的能量。它們喝水也毫不挑剔,遇到咸水苦水都是一通豪飲。
雖然嘉谷治沙營地不缺水,也不缺牧草,駱駝們能得到更好的照顧,但這種完全不與人爭食、抗風沙、耐高溫嚴寒、極能吃苦耐勞的生物,有誰會不喜歡呢?
至少魏明喜歡得不行!
“它們降生的所在,應是星球上最惡劣的環境。沙漠,這個字眼的背后,總在閃動著死亡的陰影。白刺、馬齒莧、臭蒿……它們吞咽著最粗鄙的食物,然而,卻背著最沉重的負擔,跋涉著最艱難的旅程。”
不記得在哪里看過這段話了,但魏明現在深表贊同。
在他看來,駱駝可以說是造物主為戈壁荒漠定制的特殊生命,是阿拉鄯的神奇精靈。
據說阿拉鄯戈壁深處直到今天還有著最后的也是全國唯一的駝騎兵!正是有了軍駝堅實的后背,邊防子弟兵才可以自由馳騁在山溝子、沙窩子、沼澤地等邊防線上的特殊地理環境。這些軍駝都有單獨的檔案,定號管理、定人使用。
嘉谷營地也按照類似的制度照料管理駱駝群,在營地的所有治沙人眼里,這些情感豐富的駱駝是他們在戈壁荒漠上重建人類文明的最好伴侶,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當它們背著治沙物資和人員四處轉場的時候,它們就是治沙人的兄弟;當它們為疲憊不堪的治沙人們提供駝奶補充能量時,它們帶給治沙人的感受就是家園和歸所……
沒錯,營地里的駱駝們不僅為治沙團隊提供勞力,更“哺乳”著治沙人們。
駝奶如今在國內名聲不顯,但在國外,駝奶的食藥價值已逐漸被更多人知曉,被譽為“沙漠白金”、“營養中的黃金”,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大力推廣。
而嘉谷引進駱駝群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探索沙漠畜牧業項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這天,魏明從治沙前線歸來,就聽說駱駝群正式產奶了,不顧疲憊地跑過去參觀。
在營地的周邊,成群的雙峰駱駝悠然自在地在草場上覓食歇息,母駱駝和小駱駝們則被牽到搭建的擠奶間內。
經驗豐富的牧民一邊安撫著母駱駝,一邊輕聲對魏明等人說道:“駱駝不是一種被長期馴養用于產奶的動物,不會像奶牛那樣大量儲奶,產奶量很小的,平均每峰母駝每天產量只有2斤左右。而且,也不能像奶牛那樣,直接用真空吸奶器來取奶,母駝只有在確認小駱駝饑餓時,在身邊吮吸才會開始分泌**,而且一次產奶時間只會持續20分鐘到半個小時……”
魏明他們新奇地看著牧民的一舉一動。
牧民安撫好吃飽喝足的母駱駝后,將駝羔一一對應牽到母駱駝身下吸吮了幾口后,馬上抓住時機啟動機械擠奶,淡淡的乳香飄散在空中。
按照牧民的介紹,讓母駝配合擠奶可不容易,沒有3個月的馴化辦不到。他也是每天和駱駝親密接觸,對駱駝的習性了如指掌,才將它們“訓練有素”。
剛擠下來的新鮮的駱駝奶,是不能直接飲用的。因為新鮮的駝奶中會含有一定的細菌,這些細菌如果直接進入人體的話是對人體有害的,需要進行煮沸或者加工之后才能進行飲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