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皇帝老兒又掉鏈子(2/2)
楊帥過獎。
趙亮可沒有他們那種好心情,指著后面急道:“我說諸位大人,咱們能不能別在路上聊閑天兒啦。瞅瞅那邊,契丹大軍已經攆上來啦!”
果不其然,在北邊的地平線上,淡淡的煙塵沖天而起,一看便不難猜到,那里有一支龐大的騎兵軍團正在狂飆突進。
楊延昭舉目望去,輕蔑一笑道:“蕭撻凜這個老賊,此番沒能吃掉楊某,看來絕難死心啊。遼國騎兵據此尚有二十里左右路程,咱們完全來得及順利到達澶州城。將士們,回去休整一番,養足精神再與敵人痛快廝殺,咱們走!”
隨著他一聲呼嘯,七千寧邊軍加上一千五百速援師,齊齊揚鞭策馬,往澶州方向馳騁而去。
“什么?你說陛下的御駕一直停在韋城沒走?”鄭盧雅難以置信的問道:“到底怎么回事啊?我們出征救援南樂,到現在返回澶州,這中間都過去十多天啦,整路大軍居然還窩在原地沒動!”
澶州防御使呂成杰愁眉苦臉道:“我也不清楚咋回事啊。三十萬大軍駐扎在韋城,距離澶州也就三百多里,可愣是一動不動。前線來報,說遼國大軍改變策略,不再掃蕩北邊各州府城池,而是改為繞道南下,目標直指澶州。眼下城里只有不到兩千的團練兵,其余幾支戰斗力強悍的邊軍,都守在附近的軍堡,不肯來此協防,若不是楊帥和您鄭指揮使及時率人趕來,我都不曉得能不能守住澶州了。”
趙亮心里清楚,史書記載確有其事。(支持正版,支持縱橫中文網獨家首發)宋真宗御駕親征走到韋城后,突然變卦,不愿再繼續奔赴澶州前線。這其中具體的原因非常復雜,大概有兩種比較主流的說法:一是奉旨留守東京汴梁的雍王趙元份突然暴斃,宋真宗擔憂自己的大后方出亂子,以至于動搖皇權根本,所以打算返回開封;另一個則是遼軍忽然集中兵力,猛撲澶州,令宋真宗驚恐畏戰,想當逃兵。眼下看來,可能跟楊延昭被圍、呼延霆全軍覆沒也多少有點關系。
可不管怎么說,澶淵之戰和宋真宗御駕親征,都是真真切切發生了的。書上記載也提到,宰相寇準等大臣紛紛勸諫,硬是逼著皇帝繼續出發,最終還是來到澶州前線。
所以,對此也不必太過憂心,于是他從容道:“行啦,呂大人,發愁也沒用。蕭撻凜和蕭觀音奴合起來大概有七八萬兵馬,占去遼軍的一少半,咱們就先緊著他們對付吧。有我們在,斷然不會失了澶州的!”
楊延昭微微頷首:“臨安侯所言甚是。不管陛下的大軍能否及時趕來,這仗還是要打、城還是要守的。咱們三方人馬湊在一起,也有上萬規模,憑借堅固的城墻,完全可以把敵人擋在外面。再怎么說,澶州眼下的條件,總比李延渥將軍守瀛洲強。”
“額,楊帥講的沒錯。哦,侯爺講的也沒錯,”呂成杰稍微安了些心:“我雖然是個文官,但節制防御澶州的時間也不短啦,同樣有為國守土、舍身殺敵的心。既然將軍們決意抗敵,那么成杰不才,愿效仿延渥鈐轄,死守澶州!”
“好,按朝廷規制,您是此地最高軍政長官,”楊延昭起身行了一禮:“延昭所部寧邊軍,愿聽從大人調遣!”
大宋向來是以文制武,文官的地位比武將高,具有統轄節制的權力。各軍的都指揮使在自己防區內可以發號施令,但到了有實職文官駐守的地方,則要以文為首,服從指揮。(支持正版,支持縱橫中文網獨家首發)
鄭盧雅見楊延昭表了態,于是也起身道:“速援師穆靈聽候大人命令。”
呂成杰見狀連忙起身還禮,對二人說道:“好好好,兩位將軍客氣了。說實話,打仗這玩意兒,我是不行,最終還是得聽您二位的,哦,當然還有臨安侯的。你們說怎么干,我來簽發令箭即可,除此之外,更多還是給將士們忙乎忙乎后勤的事情。”
鄭盧雅聞聽此言,轉向楊延昭道:“楊帥是我大宋威震敵膽的名將,契丹向來對您都是欲除之而后快,戰士們則把您視作戰神一般的主心骨。既然呂大人這么說,依我看,就請您做咱們的前敵總指揮吧。如何跟遼軍作戰,我們都聽楊帥的。”
楊延昭先瞅瞅在一旁連連點頭的呂成杰,然后又看看臨安侯趙亮,朗聲說道:“守土抗敵,延昭責無旁貸。既然諸位信得過楊某,那么我也沒什么好推辭的。澶州城中所有戰力即刻動員起來,準備迎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