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風雨來襲(1/2)
從齊國到東平三郡,陸上至少一月,海上則從未有人嘗試,只有少數幾個漁民出海時遠遠看到東平半島的輪廓。
出齊國即墨港口向東二百里,轉頭向東北方向進發,十日內可看到東平。
五十艘戰船分為三隊,依靠中路旗艦上的觀星師指明方向,由于沒有距離測量工具,能走多快大家就盡量多快。
“摸著石頭過河”
趙正對此評價,他沒想到諸夏中沒有一人從海路登陸東平,周齊兩國之力不過是找了幾個以往他見過的漁民。
老天保佑。
司馬植坐在旗艦上不時向窗外看去,天清氣朗萬里無云,出海三日以來船隊沒有遇見一場風雨。
海路的價值在這種平和的天氣中不斷擴大,今后諸國必將擁有海路作為資本,或是運輸貨物行商,或是兵士登船作戰。
大周沒有出海口,司馬植心頭最疼的一根刺,但天不絕人,大周匠作發明一種測量距離的辦法。
蛟龍戰船的速度都是在庸江中測量過的,多大風速能跑多快都是定值。所以只需要判斷出先有的風速多大,再根據行走的時間,就能大致得出齊國即墨到東平的海上距離。
誤差肯定是有的,畢竟庸江水流速度和大海洋流不同,不過幾十里甚至百里的誤差都能接受,至少有了測量辦法。
“班舟先生,如今我們走了多遠。”
趙正的座駕算是船隊里的奇葩,個頭小一半的漁船上豎著幾根桅桿,像是個不完美的嫁接。不過凡事都有利弊,桑海船塢的大匠班舟,多年來醉心于海船制作,雖然只做過出海漁船和觀光的花船,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測量方式。
黝黑的皮膚讓班舟顯得比同齡人老,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冒著亮光,此時盯著船尾一個輪子發呆。
這可不是船的動力系統,在沒有蒸汽機時代,風帆是支持遠航的唯一動力。
輪子連著一個個轉軸,由無數個惰輪接到船尾,每航行一段距離,測量標就會滑到測量尺的另一頭,如此反復可以精確得出航行距離。
“若是沒有遇見逆流,三天我們走了五百多里,按照出海老漁民的說法,再有一日就要向北,到時候借著海流,速度將更快。”
“減速,轉道時笨拙些,不能超過其他船。”
班舟不解,趙正為何要藏拙,正是時候展現縱帆的威力,讓那些戰船看看,速度上漁船絕不比它們差。
固山所在的五艘改裝漁船上,水手、舵手皆是班舟手下弟子,和一些常出海打魚的漁民。
從一下海,其他戰船都對固山船隊鄙夷,船不正宗,水手也不正宗,全是臨時湊了充數的樣子貨。
但不到一天,固山船隊就讓他們吃驚,因為在速度上毫不落后,甚至有趕超之意。
殊不知船小也有小的好處,吃水淺質量輕,加上后期改造的大船帆,相當于在汽車上安裝坦克發動機,動力焉能不足。
班舟十幾年前上書建水師固海洋之利,無奈人微言輕,又沒有拿得出手的船只,上層權貴根本沒放在眼里。
如今借著北伐出海,又有固山先進的技術,班舟造出航速近五節的船只,全部打開船帆,固山船隊能迅速走到領頭。
匠作人喜歡彰顯自己的技術和實力,政治家卻要不停地藏拙和裝傻。前番沒有掉隊已然讓眾人吃驚,這次再度超越,他們的威脅感就會加大,尤其是大周水師,趙正甚至懷疑司馬植會嘆息著撞沉自己。
“時勢所迫,班舟先生只好先忍耐些,本君保證,日后回到桑海,資助你造出更快更大,可容納萬人的巨船。”
“萬人巨船?”
班舟不禁想到,一個這樣的船隊,上面容納的將是一個小國的人口,這哪里是巨船,簡直是人造陸地。
“小人多謝君上,若是能親手造出君上所言的巨船,小人就是死,也是笑著的。”
許下一個錦繡未來,趙正回到艙室,出海后他的怪病突然就消失了,整整三天心情不是一般的平和,讓他對大海多了分依戀。
前世有個三寶太監,七下西洋,最大的寶船號比英國早期的航母排水量都大。
北伐戰役一完,就在東平建船塢造巨船,甚至可以將將作營的部分人手帶到東平,就在此處裝備出第一支海上艦隊,縱橫四海,探索世界。
海上無風三尺浪,風雨變幻人莫測,船隊行到第五日,航速明顯變快時一場風暴突然來到。
如同詩歌中寫的一樣,狂風席卷著烏云,海浪不斷拍打在船舷,代表大海的怒吼著將船拍打的左搖右晃。
“海神饒命,海神饒命,我們并沒有冒犯您的意思,我們是北伐胡夷,尊王…啊~~,救命啊。”
膽小的士兵已經嚇得發瘋,跪在甲板上雙手合十祈禱海神停下風暴,話還沒說完就被海浪拍到海里,就此沒了蹤影。
司馬植也納悶,前幾日還好好的天氣怎么突然就變了模樣,風和日麗成了狂風暴雨,整艘船上都是將士的哭喊聲和求饒聲。
“我等以太牢祭祀,天子與在洛邑太極殿齋戒祈福,可以說對上蒼恭敬之至,為何還要如此摧殘我將士。”
司馬植拉著觀星官,氣沖沖問道,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