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兵分兩路(1/2)
如果說整個天下還有那個地方的老百姓對遼州最為了解的,那么就只能是跟遼州相鄰的豐州和泰州了。
整個天下除了因為大水災逃離東州的流民外,就只有豐州和泰州兩地的老百姓遷移到遼州的比較多了,其他地方也有,只是沒有這三個地方的人遷移到遼州的多。
雖然一開始不管是豐州還是泰州都樂意見到那些底層民眾去離開去遼州定居,畢竟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很容易成為暴民,對世家門閥來說也是一種威脅,只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底層民眾舉家遷移到遼州,而且還有很多是他們世家的佃戶,沒有了佃戶,這會導致世家門閥的土地沒有人耕種,這就讓那些世家門閥受不了了,畢竟是影響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了。
于是,很快兩州的官府就禁止本地民眾遷移到遼州去,沒有特殊的路引底層民眾不準離開本地,至于其他地方經過兩地的想要到達遼州的民眾,兩州官府也狠狠地盤剝了一筆過路費,禁止他們通過那是不可能的,每天往來的商隊人數就不在少數,如果禁止的話,搞不好兩州的收入會少很多。
只是兩州的官府算盤打得很精,但是他們忽略了下面老百姓的感受,他們從來就沒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考慮問題,老百姓老老實實地耕地,老老實實地服勞役和上繳稅收就行了,他們只要保證底層民眾不會大規模餓死就可以了,沒錯,他們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統治下層社會的。
不過兩州的官府和世家門閥沒有想過的是,以前是沒得選,現在有的選可以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只要是個人都會知道怎么選擇,更不用說原先遷移到遼州過上新生活的民眾,他們可是還有親戚朋友在兩州之地的,在年節之時他們都會衣錦還鄉,這就讓那些本來可以遷移到遼州過上一樣幸福生活的老百姓對兩州的官府和世家門閥更加痛恨了。
前些年北漢帝國中樞朝廷對地方的掌控力還比較強時,底層的老百姓生活還能維持下去,但是隨著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變得越來越弱之時,整個北漢地方世家門閥對底層老百姓的剝削變得越來越殘酷,賣兒賣女變賣家產那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很多活不下的老百姓只能成為流民,或者是干脆落草為寇。
像是豐州和泰州兩地的土地百分之九十都是那些世家門閥的,剩下的才是自耕農,而這只占據百分之十土地的自耕農卻要繳納全部的田賦,世家門閥可以少繳稅或者是干脆不繳稅,不僅僅是田賦,農民還要承擔很多其他的苛捐雜稅,更不用說還有很長時間的勞役,可以說豐州和泰州兩地的農民已經被逼到活不下了。
本來還有遼州這個新的希望之地可以帶給他們新的希望,但是就是這樣的最后希望也被那些權貴們斬斷了,所以豐州和泰州兩地的民眾心里的怒火已經像是要馬上噴發的超級火山一樣就快要爆發了,就差一個契機。
青衣衛和軍情司可不僅僅是來兩州收集情報信息的,他們在深入調查過兩州的實際情況后,特別是對底層民眾的詳細調查了一番,兩州的兩大組織負責人都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等待爆發的民眾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他們可不會看輕農民這個群體的力量。
葉桓在知道這個情況后,他心里頓時泛起了一個很古怪的念頭,想到前世的開國太祖可是最擅長引導農民的力量,他想著是不是可以加以利用,只是這股力量如果控制不好的話,那就很有可能傷到自己。
最后葉桓還是放棄利用這股力量,畢竟前世古代很多案例告訴他,這股力量一旦爆發的話,可能會直接毀掉兩州,葉桓想要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地盤,不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盤。
……
遼州調動進攻兩州的軍隊總數量達到了三十萬,二十萬是老兵,十萬是新兵,兩路進攻,每路都是十萬老兵加上五萬的新兵,以老帶新,這樣才能發揮出老兵的優勢,只有在老兵的帶領下戰斗,新兵才能更快地適應戰爭,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這也算是遼州軍隊的一個特色了。
其實豐州和泰州兩地也不是沒有做什么準備,他們早在參與圍攻遼州失敗后,兩州就征招了超過百萬的民夫服勞役,那些世家門閥想到的就是把原來邊界上的關隘和城池加固加高,這樣一來,就算是遼州來進攻他們也能從容應付了。
沒錯,在兩州的那些世家門閥看來,遼州是不可能攻破他們動用了百萬民夫之力加固的關隘和城池,而且他們還各自在邊界上布置有超過十萬的大軍,只要沒有五十萬的大軍,幾乎是不可能攻破他們的關隘,他們就是這么有自信。
這也是為什么兩州的世家門閥明明收到了遼州的大動作消息,但是他們就是顯得有點不重視似的,還在忙著爭權奪利,而兩州的名義上的首領,也就是豐王和泰王,他們倆心里雖然很是擔憂,只是他們倆只是傀儡,出了王府就一點權力都沒有了,他們本來還想著拉攏一些世家門閥來對付另外一些世家門閥的,最后的結果就是他們想多了,世家門閥根本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里,如果不是需要一個大義名分的話,他們倆的下場絕對不會比已經自焚身亡的皇帝李劍好上多少的。
堆積如山的糧草和物資,三十萬的大軍,在遼州官府各部門的努力下終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