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魏殤帝(1/2)
五百年前的中原前王朝魏朝在三國的歷史書中評價很低,這個并不奇怪,畢竟三家分魏,他們奪取的是魏朝的江山,怎么可能會對前朝評價高呢?
魏朝的末代皇帝是在歷史書上鼎鼎有名的魏殤帝,只是這個鼎鼎有名是千古罵名。
殘暴不仁,好大喜功,喜怒無常,勞民傷財等等,一大堆的不好的詞語都是用來形容魏殤帝這個千古昏君的,可以說這個世界人類有記錄的歷史當中,魏殤帝在昏君當中也是可以排在前三的。
魏殤帝到底都干了些什么才能得到這樣的罵名呢?
史書上記載,魏殤帝一登上皇位,就一改先帝無為而治的政策,大刀闊斧地改革一系列的根深蒂固政策,像是在各地建立書塾,允許寒門出身的適齡男子經過書塾的考核合格后進入書塾讀書,如果在書塾里讀書幾年后,可以參加魏殤帝在帝都舉辦的官員考核制度,只要經過考核合格后就可以出來做官了。
可以說魏殤帝的這項政策是徹底地得罪了全天下的世家門閥,其實魏殤帝也是想要改變天下被世家門閥實際控制的局面,那就是大力提拔寒門出身的讀書人,打壓世家門閥出身的官員。
現在遼州葉桓設立的書塾制度不能說跟魏殤帝是一模一樣吧,起碼還是有相識之處的,區別在于葉桓只在遼州一地實行這樣的新政,而魏殤帝在整個天下實行新政,只能說魏殤帝面對的困難是葉桓的百倍不止。
反對者殺,阻擾新政的官員被流放,朝堂上因為魏殤帝的新政掀起了腥風血雨,魏殤帝手段強硬,硬是把這項要挖世家門閥的根的政策在全國推行了下去。
只是魏殤帝好像忘記了,整個天下實際上是由世家門閥在控制,而世家門閥能控制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朝廷掌控不了地方或者說是鄉村地區,魏殤帝的政策落到下面實際上已經是名存實亡,最后選上去到帝都考試的讀書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世家門閥出身的,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了當時魏殤帝做的是無用功。
魏殤帝知道這種情況嗎?他當然知道,身為一國皇帝,怎么可能不清楚下面的真實情況呢?只是就算以魏殤帝的殺戮手段,他也不可能直接派出軍隊駐守在全國每個鄉村里去推行各種新政。
為了削弱世家門閥的力量,魏殤帝開始了他一系列的神奇操作,那就是折騰,使勁地折騰,把整個帝國的所有力量調動起了干大事,只有這樣才能渾水摸魚,只有這樣他身為帝國的皇帝才能在其中過程中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來,才能從容地布局清理那些世家門閥官員,才能集中力量對付世家門閥。
征招三百萬的民夫建造一條從北到南貫通整個中原大陸的大運河,全長有三千多公里長,連通中原大陸最大的三條河流,遼河、橫江和東江,最后在南邊入南海。
當然,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工程,有些地段早就有河流了,直接再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再把最近的河流連通起來,最后貫通三條最大的河流。
不過就算是這樣,大運河工程也要魏朝調動全國上下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去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造,對于這樣的大工程,那些當官的怎么可能忍住不伸手呢,十幾年建造的過程中,魏殤帝不知道殺了多少貪腐官員,也不知道株連了多少世家門閥。
至于每年因為過度勞作而死的老百姓,十幾年就死亡了一百多萬的人,這些代價在魏殤帝看來都是值得的。
魏殤帝的削弱世家門閥的計劃可不僅僅是搞運河大建設,他同時還征招了一百多萬的民夫用來建造一個新的首都,一百多萬民夫用來修建全國上下主要的馳道,還有馳道邊上的驛站。
在對國內進行大建設之外,魏殤帝還同時對外用兵,而且是兩線作戰,召集百萬大軍,分成兩路,一路由魏朝的大將軍帶領去攻打草原王國,另外一路由魏殤帝御駕親征高麗王國。
不說百萬大軍每天消耗無數的糧草,單單是為了保障軍隊后勤而服役的百萬民夫就因為這兩場戰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魏殤帝的兩路作戰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一百萬的大軍能回來的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數,只是這樣魏殤帝在隔年又再次召集六十萬的大軍去攻打高麗王國,但是魏殤帝沒有意料到的是,高麗半島進入冬天后,極寒天氣直接導致了大批士兵被凍死,最后魏殤帝只能灰溜溜地帶著十萬殘軍回到中原。
其實在魏殤帝的這些騷操作下,不僅僅是世家門閥的人員損失慘重,但是更慘的是底層老百姓,大量的青壯年被迫去服役,幾百萬的青壯年最后能活下來的只是少數,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整個國家迅速地進入到了混亂時期。
大批量不堪忍受服勞役的青壯年逃走,或是成為流寇,或是成為盜匪,或是直接拉起隊伍起義反抗官府的統治,還有地方的世家門閥是火上澆油,再加上天災等因素下,整個魏朝只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進入到了王朝末代時期。
魏殤帝太過于自負了,他也太不把底層民眾的性命當回事了,雖然因為他的幾項大動作狠狠地削弱了世家門閥的力量,但是魏殤帝也徹底地把全天下的老百姓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他是在與全天下的人為敵,這樣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