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權宜之計(1/2)
只是一提到多鐸與豪格提到的二十萬援軍,多爾袞就覺得牙疼。
這都是什么敗家玩意!
去年入關的時候,多爾袞是把能抽調出來的兵馬都抽調出來,最后也不過是拼湊出十五萬大軍,但就是這十五萬席卷天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直接拿下了整個北方。
可豪格與多鐸還有洪承疇事情辦得太漂亮了,多鐸帶了八萬大軍南征,豪格也帶了兩萬八千之眾南征,但是十幾萬大軍居然對金華賊毫無辦法,現在逼得阿濟格被迫率十五萬大軍大舉東征馳援江南。
多爾袞本來以為有阿濟格的十五萬大軍馳援江南,多鐸、豪格與洪承疇應該不會再出什么大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阿濟格十五萬大軍東征之后還是解決不了江南問題,現在李率泰與上萬王師都被困在了蘇州府,多鐸、豪格與洪承疇異口同聲地表示還得調二十萬大軍南征才能平定金華賊。
這個消息不但把多爾袞氣壞了,也讓京師的滿洲貴族們雞飛狗跳,甚至把這兩年始終閉門不出的禮親王代善都嚇出來了!
雖然現在的代善也不愿意得罪人更不要對面是攝政王多爾袞,但是他覺得多爾袞“大題小作”的說法完全說不通:“哪怕是豫王與肅王大題小作,江南之役也已經到了不堪設想的地步,大清國實在是變不出二十萬大軍來。”
現在除了多鐸、豪格、阿濟格在外征戰的大軍,大清國在北方確實還有二三十萬大軍,但問題是豪格南下之后,大清國的機動兵力已經被抽調得差不多了,再繼續抽調下去北方肯定會出大問題。
因此多爾袞非常干脆地承認這一點:“我今天請大家來就是商量這件事,如果英王東進也受挫的話,我覺得要考慮劃江而治的問題了,我之前特意問過漢官了,歷史上塞北入主中原都是南北對峙,只有蒙古人的大元朝才一統天下!”
對于多爾袞來說這種結局很難接受,但是他也不得不考慮及時止損的問題,畢竟大清國在江南的投入已經夠多了,而且江南一直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不管大清國投入多少兵力多少資源都是打水漂的結局。
現在阿濟格和他的十五萬大軍是大清朝最后的希望,如果這十五萬大軍都挽不回敗局的話,多爾袞就覺得要考慮從江南撤退的問題。
現在撤退雖然損失巨大,至少能把多鐸與阿濟格的大部分主力都撤回江北,再拖下去局面肯定不堪設想,如果阿濟格、多鐸、豪格的兵馬都折損在江南,那么大清國恐怕連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都難以辦到。
阿濟格、多鐸、豪格南征時可是帶走了大清軍幾乎一半的野戰軍,這些野戰軍如果都折損在南方,大清國在北方的統治肯定會出現大問題。
而代善也同意多爾袞的意見:“是要考慮劃江而治的問題,我也問過那些漢官了,他們都說歷朝歷代都是南北對峙,名義是劃江而治,實際上卻是兩國以秦嶺淮河為界,既然打不下去就必須考慮議和的問題,當然關鍵還在英王身上!”
代善馬上就問到了另一個敏感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什么時候停止剃發令,我聽人說金華賊之所以鬧得這么厲害,都是因為剃發令!”
一說到剃發令多爾袞就覺得整個人都要炸,畢竟當初雖然是他決定頒布剃發令,但是在場的王爺、貝勒們都表示贊同,而現在代善與諸位王爺貝勒的意思卻是把江南戰敗的責任都推到剃發令與自己身上。
而且剃發令已經跟多爾袞、大清國都綁在一起,在另一個時空更是成了大清國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但是清軍在江南敗得實在太慘了,所以多爾袞還是決定快刀斬亂麻:“大貝勒所言甚是,雖然國家入主中原,國族衣冠自當通行天下,但這件事實在是辦得太著急了些,剃發可以稍緩!”
多爾袞雖然承認自己犯下了致命錯誤,但是“大貝勒”三個字仍然讓諸位王爺、貝勒齊齊炸了,就連代善都嚇了一大跳:“攝政王你這句敬稱我可承受不起,多少年沒人這么叫了,我也不想做這個大貝勒,我現在是禮親王!”
代善現在是禮親王,而不是那個與皇太極平起平坐的大貝勒,但是多爾袞怎么可能這么輕易就放過代善,他大聲笑道:“大貝勒不要過謙,國家存亡之秋需要大貝勒站出來,不然本朝連退守關外都辦不到!”
這正是所有王爺、貝勒最關心的問題,自從七大恨起兵以來,大清朝還是第一次承受嚴重的挫敗,戰死的八旗將士名單是一頁接著一頁,把所有人都嚇得不輕,現在一個月死的八旗將士比過去一整年甚至兩三年加起來還要多,再這么打下去恐怕整個大清國就要被金華賊斬盡殺絕。
而且對于在座的諸位王爺、貝勒來說,這既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也是難得的機會,多爾袞連“大貝勒”這個稱呼都喊出來,自然是要拉攏他們這些王爺、貝勒,這正是大家最想要的機會。
而代善也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我已經老了,不想動了,但為了兩紅旗,為了阿瑪打下的江山,我愿意再上一次沙場!”
多爾袞不由松了一口氣。
今天總算是蒙混過關了,接下去得趕緊想辦法把金華賊應付過去才行,再象這樣下去的話他這個攝政王恐怕得倒臺了。
而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