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2)
而且比起廢立之事,現在浙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那就是今年的秋糧起運,這是每年國家賦稅的大頭。
過去浙中會把征收上來的大部分賦稅起運上解,只有少存錢糧存留地方,但是現在金衢處三府二十三縣都是張皇后的湯沐邑,張皇后就十分寬厚地宣布免去歷年積欠,今年也只征七成,而且征收上來的糧稅張皇后只取三成,其余七成都作為地方存留之用。
對于一直忙于催錢催糧的地方官員,張皇后這簡直就是皇恩浩蕩,不知省掉他們多少精力與時間。
對于地方民眾來說他們都覺得今年的負擔要比往年輕得多,上解的錢糧不到往年的七成甚至六成,而且地方上的府庫、縣庫也變得突然充實起來。
特別是嚴州府的許多縉紳雖然知道這種異常寬厚的政策不可能持久,但還是以嚴州府同樣也是張皇后湯沐邑為由要求減免,而且也占了不少。
但是對于弘光小朝廷來說,雖然整個富庶的南方都在控制之下,但是由于既不能開源也不能節流,軍事支出完全不受控制,導致張皇后這么一折騰財政上變得特別緊張,根本無力向江北的高杰所部提供北援所需的軍資錢糧。
現在的邢夫人可以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三四萬大軍的大舉行動沒有朝廷的糧餉支援肯定是千難萬難,可偏偏朝廷提供的支援只能稱得上杯水車薪,因此她最終只能把主意打到了劉永錫與邢勝平身上。
李香君一眼就能認出高杰的這封書信出自侯方域之手,但正因為出于這位侯公子之手,所以李香君毫不客氣地說道:“興平伯想要北進,我們臨淮鎮自然是全力支援,但是我們臨淮鎮北進的錢糧都沒能解決,他怎么能讓我們拿金銀綢緞出來?”
雖然現在劉永錫已經打出了高杰的旗號,但是臨淮鎮的旗號也照打不誤,而且雙方中間相隔上百里,從某種意義來說,劉永錫與高杰之間可以用“聽宣不聽調”來形容。
正常情況下劉永錫聽從高杰的調度出兵策應高杰北伐,高杰自然有提供劉永錫行動所需糧餉的義務才對,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卻是反過來了。
而那邊瑾兒也反對高杰的這種調度:“咱們雖然說收支勉強持平,但這都是我們辛苦經營的結果,跟興平伯高杰沒有多少關系,興平伯這么一封信寫過來就要我們提供金銀綢緞,這也想得太簡單了!”
她甚至非常直接地說道:“如果興平伯對于部將是這種態度的話,我覺得這次北伐肯定成不了,總不能讓將士餓著肚子北伐吧!”
劉永錫知道瑾兒的判斷沒問題:“正因為這次北伐成不了,所以我們應當竭盡全力支持興平伯!”
李香君沒想到劉永錫為什么要這么干,倒是瑾兒突然想明白了:“永錫哥哥,既然你決定支持興平伯北伐,那瑾兒也全力支持,但這次北伐,我們到底支持到什么程度?”
雖然劉永錫說“竭盡全力支持興平伯”,但是瑾兒很清楚這只是口頭上的一種夸大而已,劉永錫與臨淮鎮都不可能把全部資源賭在高杰這次北伐之上,必須有所保留。
劉永錫對此早有考慮:“香君姐,我來說,你來寫!”
看著手上書信上越來越陌生的文字,李香君當即提起筆來:“誠意伯,我覺得您還是三思而后行!”
劉永錫非常明確地告訴李香君:“告訴興平伯,我麾下共有五百精騎,這次將由我親自統帥這五百精騎負責掩護北伐大軍!”
瑾兒趕緊說道:“出動五百馬隊應該夠了吧,我們總共才五百馬隊!”
劉永錫卻是非常明確地說道:“不夠,完全不夠,除此之外還有兩千五百步兵,所有這些馬隊與步隊的糧餉我可以自行解決一半!”
現在連李香君都不明白劉永錫為什么會對高杰北伐這么熱情,五百馬隊與兩千五百名步兵已經是劉永錫所能投入的幾乎全部資源,畢竟臨淮這塊地盤劉永錫總得留下點兵馬。
而瑾兒突然沉穩下來:“永錫哥哥是不是還準備向興平伯提供錢糧?”
劉永錫回答道:“錢糧肯定沒有,但是我在運河上剛好還有兩千石雜糧,布匹六百匹,不知道興平伯有沒有興趣?我只能幫到這!”
李香君已經完全看不明白了劉永錫的想法,而瑾兒卻是堅決支持劉永錫:“我們這邊還有一些閑置的繳獲,不如這次也交給興平伯!”
她所說的繳獲是指前次臨淮之役中的繳獲,雖然大部分戰利品已經被臨淮鎮所用,但終究有不少閑置,現在瑾兒是抱著廢物利用的念頭,而劉永錫也同意了:“這或許是我們南渡以后最大的一筆投資,但我也希望是回報最高的一筆投資!”
劉永錫雖然看起來風輕云淡,但是李香君從小在秦樓楚館中長大,自然看得出他內心的緊張、糾結,因此她當即問道:“這件事要不要跟下面的營官商量一下?”
劉永錫告訴李香君:“肯定要好好商量一下,但是這件事我已經下了決心,香君姐幫我同大家說清楚!香君姐,這封信不要寫給興平伯,就幫我寫給邢夫人吧!”
雖然李香君不知道劉永錫突然改變了主意,但是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揚州的所見所聞有了一個極其荒唐甚至匪夷所思的猜測。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