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土橋之變(1/2)
史朝立看到童屹立與朱大典這兩位國家棟梁已經達成了共識,趕緊站出來秀一下存在感:“那兩位大人還等什么?趕緊著手去辦,是先請金華知府還是先請金華知縣過來?”
朱大典倒是頗有大將之風:“金華府這邊肯定沒問題,童僉事,衢州府就要拜托你了!”
童屹立一向是欠缺機變,但是他紙上談兵的本領不差,所以直接計算起手頭的實力:“這次娘娘圣駕光臨金華府,身邊有周之升統帶的兩百人,我的家丁部曲有三四百人,除此之外城里還有誠意伯招募的義兵五百人,等金華這邊事了,能不能把這些義軍借給我?”
朱大典卻是大大方方地說道:“沒問題,有老夫在,金華府不用一兵一卒!”
朱大典的說法自然是有所夸張,雖然他是整個金華府排名第一的縉紳,而且這些年經營下來金華縣已經被他經營成了鐵桶江山,但是走到他這個地步誰能沒有幾個仇家,何況府縣官員之中也有幾個奇葩存在,所以接收整個金華府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少許意外。
但從整體來說是波瀾無奇,只是浦江知縣等極少數官員拒絕接受現實直接被禮送出境,其余文武官員都承認張皇后圣駕光臨金華府的事實并表示堅決擁戴張皇后。
且不說張皇后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朱大典出面支持張皇后就代表著這件事沒有多少懸念,而且看到這么多同僚上了賊船大家都有了一種法不責眾的感覺,哪怕弘光皇帝占了上風對自己這些人也是寬大處理,何況張皇后與朱大典開出的條件異常寬厚,所以金華府第一時間被接收下來。
接著是童屹立帶著周之升的數百名義兵返回衢州府,雖然童屹立欠缺機變不是大將之才,但是周之升這位誠意伯府的后起之秀這次表現卻是異常精彩,幾乎是秋風掃落葉席卷整個衢州府。
只是與金華府不同,雖然童屹立一直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但周之升這次遭遇了不少小規模的抵抗,但也只是幾次很小規模的抵抗而已。
周之升一直過去是在張皇后身邊不顯山不露水,但是這次不管是什么樣的抵抗他都只用了一兩個時辰就平定下去,而且整個過程盡顯殺伐決斷讓衢州官民不敢有任何異心,而且拿下整個衢州府的時候他麾下的兵馬已經擴充到近千人。
而處州府則是聽到張皇后駕臨金華之后主動來歸,而現在童屹立就以“分巡金衢嚴處道”的名義對嚴州府發號施令,而南京方面這才發現自己上了大當,張皇后根本沒去普陀山,而是突然駕臨金華府并把金華、衢州、處州三府都控制在手上。
在朝廷作出反應之前,支持張皇后的童屹立與朱大典已經拿下金華府八縣、衢州府五縣與處州府十縣共計三府二十三縣,甚至準備染指嚴州府。
但是更令弘光小朝廷頭痛的是張皇后并沒有正式打出與朝廷平分秋色的旗號,只是宣布張皇后準備到金華赤松山供奉傳說中的神仙黃初平,金衢處三府二十三縣現在仍然是大明治下,張皇后只是希望暫時成為她的湯沐邑。
大家都知道張皇后完全是在胡說八道,本朝根本沒有皇后湯沐邑這種制度,何況張皇后是前朝帝后怎么能長期在宮外停留,但是很多文武官員并不反對張皇后遠走金華,甚至覺得這是明智之舉。
而且對于朝廷來說,張皇后移駕金華雖然是天崩地裂的大事,但是她移駕的時機也太不合適了,現在朝廷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置,弘光皇帝皺著眉頭說道:“馬相國,現在皇嫂這邊必須想辦法安撫下去,不然高杰與黃得功就要被有心人利用了!”
馬士英也是覺得焦頭爛額,他是真沒想到張皇后會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朝廷亂上添亂。
如果是平時張皇后敢這么無法無天,他肯定第一時間就點齊大兵把張皇后還有誠意伯府給徹底掃平了。
畢竟劉永錫麾下只有幾千人,朱大典與童屹立在浙江也就是幾千弱兵,但是現在朝廷現在必須先把黃得功與高杰都安撫下來才行。
之所以把靖南伯黃得功列在前面是因為他才是受害者,而且這件事很有可能引起一場危及弘光小朝廷的全面內戰。
事情的起因倒是很簡單,黃得功與接劉永錫位置的京口鎮總兵黃蜚是老朋友,最近黃蜚路過揚州所以黃得功特意帶著幾百騎兵去迎接老朋友,但是沒想到興平伯高杰提前得到消息就出動大兵半路截殺黃得功。
等黃得功抵達土橋的時候,高杰大軍突然殺到,一場惡戰之后黃得功只率少量親兵突出重圍,其余騎兵幾乎全軍盡沒,接著高杰又借機偷襲黃得功駐扎的儀真。
這讓吃了大虧的靖南伯黃得功怒火沖天,準備隨時與高杰大打出手決一死戰,而劉良佐、劉澤清也被這場土橋之變牽扯進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內戰隨時爆發,現在朝廷只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安撫江北四鎮上,根本沒心思解決張皇后的問題。
張皇后畢竟只是女流之輩,而且她現在移駕金華也只是因為朝廷有些處置不公的緣故,比起江北這場十幾萬人的內戰根本不算什么,所以馬士英只能同意弘光皇帝的看法:“江北四鎮才是朝廷棟梁,土橋之變不能被有心人利用,只要張娘娘不與外人勾結,可以暫時允許浙中成為她的湯沐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