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動手(2/2)
記錄,再者賀珅謀逆,已被韋太后處死,家人及黨徒,除了小韋氏與賀淘之外,都被連坐處決,這時已經(jīng)不可能追察,賀珅與施延是否早有來往了。
讓杜漸知疑惑的是,像施延這么一個老實人,怎么會毀謗天子謀害皇兄?難道……竟真有其事?!
這可就大事不妙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陶葆儀竟也登門拜訪,原來這位也是聽家人稟知此件驚人的傳言,趕忙來與杜漸知商議。
“傳言若為事實,豈不證明圣上早存奪位之心?”杜漸知蹙著眉頭:“圣上過去對于仁宗帝之敬重,豈不皆為偽裝?”
“現(xiàn)在這些可不是首重!”陶葆儀嘆道:“圣上親征突厥,長安竟會滋生此等流言,我擔心居心叵測者,會以此為旗號,造生動亂,可大不利于戰(zhàn)事,大周便又有亡國之憂了!”
“可圣上若真暗害仁宗帝,不顧人倫之情,并恩將仇報,無父無兄之輩,又有什么資格為九五之尊,復興社稷?”杜漸知眉頭蹙得更緊。
“只憑傳言,可不能定論!”陶葆儀道:“謝、韋二相眼看便將罷免,皇后推行法制改革,動搖太后根基,在此關鍵時刻,便有流言滋生,大有可能是韋太后之計策,中傷圣上,意圖奪權(quán),那曹安,與太后黨徒任知故,可是親誼!”
“事涉兩代君帝,可不能武斷輕率,陶公,咱們應當諫請皇后徹察此案,先不論真相如何,總之再不能坐視傳言擴張,導致朝堂內(nèi)外,長安城中人心惶惶。”
“我也是這想法。”陶葆儀道:“只此案事涉君帝,不能交由三司審議,主審之人,杜公可有想法?”
“總不能是賀侍郎吧,王公兼任太子太師,亦當避嫌,宰執(zhí)只余宇文公,然宇文公亦為近臣……”所以杜漸知的意見仍是:“馮公擔任主審,才能保證不偏不倚。”
“我就怕杜公犯糊涂。”陶葆儀道:“若這事真是太后陰謀,哪能擔保馮侍郎會不偏不倚?馮侍郎可是恨不能將賀侍郎置之死地,公可擔保他不是因為太后指使?”
冷哼一聲:“我寧愿相信王公及宇文公,甚至相信賀侍郎,皇后雖說信重賀侍郎,但有一句話說得極對,大周能保眼下太平,挽回亡國之難,賀侍郎功不可沒,以上三位任一擔當主審,至少不會造成禍亂四起。”
杜漸知滿面漲紅,但竟也不再為馮繼崢爭辯,嘆道:“那么關于主審之事,我便不再舉薦馮公,但我仍然認為,諸多近臣審決,恐怕會有失公允,仁宗帝當年,執(zhí)政雖有謬誤,卻不失寬厚仁德,若真被人暗害,可不能放過兇手。”
陶葆儀歷來便堅持正統(tǒng),可并不愚忠帝王,在他看來,仁宗與穆宗都算不上明主,唯有當今天子,才真正有望復興盛世,他根本不信賀燁會暗害仁宗,因為當年,就算仁宗無后,韋太后也決不會認同立晉王為儲,仁宗如此懦弱,必定妥協(xié)于太后。
倘若晉王當年就有奪位之心,又何至于坐視仁宗駕崩之前,立下遺詔由穆宗即位、太后輔政?
又若非當今天子,確然對仁宗歷來敬重,韋太后只怕早就“病故”深宮,難不成天子對殺母之仇,還會當真產(chǎn)生“孺慕之情”,明知韋太后野心不死,尚還不忍斬草除根!
當今天子若連仁宗都敢毒害,韋太后哪還能活到此時,并三番五次興風作浪。
故而陶葆儀認為,近臣擔當主審沒有問題,因為關鍵所在就是平息謠言,不要讓居心叵測之徒借機生亂,使大周州縣再生叛逆,戰(zhàn)火四起,最終受苦者還是無辜百姓。
但陶葆儀萬萬沒有想到,還未等宣政殿朝會,皇后便又緊急召開殿議,針對市坊間傳言之禍,下令逮捕施延,并經(jīng)賀湛等人舉薦,決議任陶葆儀為主審,馮繼崢及三法司長官輔審,務必徹察。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