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厄運臨頭(2/2)
他原也不曾想過行這膽大包天之事,一來是因被那神秘來客所述事實震驚,想到鄭雄既然因此得到高官厚祿,他為何不能效仿?再者自從朝廷揖盜令頒發,要求各地官員引以為重,他的靠山毛大相國也讓人傳來令信,要求他務必重視,也有婉轉暗示,稱不少州縣察獲匪盜,其實并非落草之寇,而以在籍民戶作為“掩飾”——橫豎揖盜令頒發以來,落網賊冦并不由大理寺、刑部復審,而是經地方官員稟奏請斬后,在當地即行處斬,死無對證,根本不用擔心會生紕漏。
何紹祖想著如果只捕區區二、三十人,并不算赫赫之功,頂多是升遷州官,還得熬上許多年頭才能返京入朝,不如干脆在“捕盜”人數上爭取顯然優勢,這樣有毛大相國為他請功,才有可能直接升調京官。
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太值得放膽一搏了!
但現在是怎么回事?為何太后忽然追究舊案?并且還是親自授令竇輔安盤詢,根本不容他分辯,便以刑訊威逼,又將他軟禁在此!
何紹祖盯著石壁上那盞昏黃如豆的燈照,絕望得嚎啕大哭。
又說竇輔安,次日大早便急趕入宮,將昨晚所獲一一告訴了太后,聽聞何紹祖的供辭,太后的面色鐵青,連連冷笑:“真是狗膽包天,竟然敢欺君瞞上!又愚蠢透頂,輕易就受人唆使,甚至不曾細察那唆使之人來歷,亦不關心去向,這樣輕易就放過了居心叵測之徒!”
竇輔安昨晚待何紹祖大不客氣,這時卻沒有落井下石:“太后息怒,眼下情勢,似乎不宜追究舊案,州縣官員雖然不曾真正捕獲急公會眾,但這番行動,對布衣平民卻也不乏威懾,有利于禁絕民眾與賊寇勾通。”
“可是那唆使之人究竟是受誰指使?種種跡象,顯明有人圖謀不軌。”太后這時當然已經聽聞了陸離與邵廣的稟知,人證溫嶠的存在又忽然間蹤跡全無,讓太后大是警惕,就像被人硬塞了根魚骨,讓她如鯁在喉,因為葦澤關告捷的愉快心情也平添一重陰霾。
“無論是誰在后圖謀,亦無真憑實據,只要有人跳出來揭發,只需斥其構陷即可。”竇輔安建議道。
“倘若是汝陽王黨在后策劃倒不足為慮,就怕是匪寇意圖煽動民亂!”太后想起陸離的諫言,大是煩惱地蹙緊了眉頭:“總不讓人好好消停幾日,真是風波不斷。”
太后心情極度暴躁,于是將共主揖盜一事的毛維、元得志拎來狠狠訓斥一番,把兩個國相罵得灰頭土臉,又說不出個應對之策,太后竟然也沒有心情召集信臣商議,這一日的篷萊殿可謂氣氛凝重,就連謝瑩都不敢往太后跟前湊,拉著十一娘打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才讓太后如此郁煩。
十一娘心中雖然明白,當然不會告訴謝瑩,只與徐修能暗通消息。
“這事的確太過蹊蹺。”徐修能聽說江、洪二州刺史竟然欲污殺五千無辜邀功,也是吃了一驚:“十一娘有何見解?”
“那溫嶠不知蹤跡,也不知是否被汝陽王黨察獲,倘若如此,汝陽王勢必會借機生事,江、洪二州刺史若被坐實罪名,毛相國也會被牽連……太后倘若包庇毛相國,極有可能會踩中陷井,故我以為,到時,需諫太后公斷此案,釋放無辜,重懲奸官。”十一娘這回倒沒有語焉不詳,很清楚的闡述了她的想法。
“但毛相國倘若因而獲罪,豈非讓汝陽王得逞?”
“毛相國并未主使污殺無辜,頂多是薦人不當、監管不利之罪,雖然罷相,也不是沒有起復之機,但倘若太后堅持不信告舉,未經徹察便允奏報請斬,極大可能激生更大禍患。”
徐修能聽了這話,忽然眉心一松眼中一亮,隨之唇角高揚:“正如小娘子之言,首惡只不過二州刺史,毛相國罪責不大,當諫明太后擇重取舍。”
十一娘莞爾:徐修能必然不會放過此番息事之功,有了這位助攻,營救數千無辜更添幾成希望,而更加有利的是……因自己那番暗示,徐修能看來是開竅了,由他去諫言太后趁此時機將毛維另作他用,無疑絕佳人選。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