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小說 >
劍斷化蝶 > 第一卷:翡翠原石之旅 第十二章:翡翠原石的表現
第一卷:翡翠原石之旅 第十二章:翡翠原石的表現(1/2)
星空漸漸稀疏,銀河慢慢褪去,東方地平線處,染上微微霞光。霞光從微白,到橙紅,再到金黃,向兩邊延展.......
直至將地平線環抱,朵朵白云泛出微紫、深紅,又旋即褪去,天地間一片蒼茫......
終于,半邊日輪出現在地平線上…….
”呼~!“
迎著朝霞,陳松停止吐納,緩緩地呼出了一口體內的濁氣。
經過一夜的修煉,氣海中的元氣已經稍微補充了一些,身上再也沒有昨天那種乏力感!
體內的情況還算是滿意的,精神奕奕地起身,去洗漱一番。
吃過早飯后,跟隨大隊繼續進入巨大的礦坑中。
雖然是第二次看到了,但陳松還是被震撼到了。
楊昊一路狐疑地看著陳松,感覺這小子身體的恢復能力也太強了吧!
怎么都想不明白,這小子怎么一夜之間,感覺像換了個人似的!
精神狀態和力氣簡直比昨天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完全跟前天那個被吊起來,像死魚一樣的少年一點都不搭邊!
要不是他身上這套又破舊的牛仔衣服過于影響形象,都懷疑是不是哪家的公子來礦上視察呢。
上午跟在楊昊身后,繼續在昨天挖開的地方繼續挖掘。
陳松趁著楊昊有空,邊挖邊向楊昊提出自己昨天觀察到的疑問之處。
對于陳松提出的辨玉疑問,楊昊大感震驚,想不到這小子的觀察能力那么強!
一說起翡翠,楊昊整個人都是神采飛揚的,情不自禁地跟陳松介紹起翡翠的一些情況:
首先陳松觀察出來的那幾點都是正確的,那些看起來和普通石頭不一樣的地方,都是因為石頭中含有翡翠的特征。
因為翡翠原石在地質搬運過程中,經風化作用,在外表形成一層包裹著石頭的風化殼,也被稱為“皮殼”。風化殼較粗糙、有沙粒感的翡翠原石,也稱為砂皮石。
所以只要有明顯的沙粒感,拿起感覺到扎手的風化殼石頭,基本可以判定為翡翠原石。
而對于風化殼和普通石頭的外殼區別不大的翡翠原石辨別,則主要是通過觀察風化殼表面出現的各種現象,來推斷該翡翠原石內部質量的優劣。
也就是昨天陳松觀察到的,含有翡翠的石頭跟普通石頭表面不一樣的東西!
而陳松看到石頭表面呈曲折細脈狀的凸起的東西叫“蟒”,是指翡翠中的綠色條帶在風化殼的表現形態。
一般呈凸起的曲折細脈狀分布在風化殼表面,猶如一條蟒蛇盤卷,是判斷有無顏色及顏色分布狀態的一種依據。
翡翠的成巖成礦有著不同的世代,形成了結構、成分上的差異,這就導致了硬度不同,所以在風化過程中產生了差異風化。
一般細粒致密結構比粗粒疏松結構抗風化能力強,綠色部分也比無色部分抗風化能力強,所以與無色、淺色粗粒疏松結構的基底相比,是細粒結構的綠色部分凸出來,形成蟒帶。
翡翠的綠色條帶多是成巖期后改造的結果,成巖期后改造,首先是要在應力作用下使硬玉巖變形、破裂,而后被含致色離子的熱液侵入,進行離子交代,形成綠色條帶。
所以說有色條帶多是變形破裂帶,而這一破裂帶又繼續在應力和熱液的作用下,發生了揉皺和重結晶,形成了一條結構致密的彎曲翡翠色帶,直接反映在翡翠原石表面的風化殼上。
蟒帶的形態、顏色、走向、傾向等,也成了判斷翡翠綠色變化的重要標志。
而陳松所看到石頭的表面上,出現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呈黑色、深綠色或灰色的印記是叫“癬”,這種在翡翠原料皮殼表面上出現的印記,是一種與翡翠綠色有關聯的表現特征,是鉻離子的提供者,俗稱“癬吃綠”或“綠隨黑走”。
癬的主要礦物成分是堿性角閃石,通常呈柱狀、纖維狀集合體,呈靛藍色、藍黑色,往往圍繞輝石、尤其對硬玉呈邊緣交代或完全交代,與皮殼周圍的物質有明顯的顏色變化。
如果在一個面上出現有大量的片狀癬,而另一個面上有大量的點狀癬,那么內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陽起石等,所產生癬的礦物;如果有一些癬僅僅在一個面上有表現,而且都是片狀癬就有可能僅僅在表面有一點“臟”,不會對內部的翡翠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在二個面甚至三個面上有癬時,有可能內部所含的翡翠顏色不純凈或雜質多,也因此里面的翡翠價值不高。
翡翠皮殼上綠色的表現還有一種叫“松花”,也就是翡翠內部或淺層綠色在皮殼表面的一種表現。
由于致色離子的種類、濃度和空間分布在一定的成礦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可以根據松花顏色的濃淡、數量的多少、形態的變化,推斷翡翠內部顏色的變化和分布。
如果松花的顏色濃而鮮艷,價值就會高;如果翡翠皮殼上沒有松花,內部可能很少會有色;而皮殼上多處有松花,則內部可能存在顏色或者僅僅存在于表層。
另外,松花是否滲入翡翠內部,滲透的深度等,也是推斷顏色好壞的依據之一。
還有一些是有大裂痕或者直接斷口的翡翠原石,可以直接分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