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那一條大白鰱魚(1/2)
從華夏七年一月開始,到華夏十年三月份,王琦在擔任大議會第二屆執政官期間,四年時間,將兩京十三省全部巡視了一番。
其中,在遼東時期,將遼東化為三個省道,分為廣寧道,沈陽道以及金州道。
廣寧道主要范圍為遼西地區,從山海關到遼河為界;沈陽道主要輻射遼中以及赫圖阿拉以及北部的諸多部落,而金州道主要負責遼南地區的統治,以及朝鮮北部的治理。
王琦在遼東大概待了三個月時間,將整個遼東的軍政整肅一番,落馬一個大議員,三個總兵級大佬——可以說,王琦在遼東的主要任務便是整肅遼東官場。
而遼東之后,王琦直接轉進向西,去了一趟科爾沁草原。
時隔七年,王琦再次踏上科爾沁王庭的時候,見到的是岳山的兒子,赫禮木。
岳山已經在華夏紀六年去世,去世之前,給王琦寫了一封親筆信,主要是想要給自己兒子赫禮木鋪路,在此之前科爾沁劃歸華夏版圖的議程已經開始,所以赫禮木能否成為科爾沁大議員,還要靠王琦的幫襯。
而此次,王琦的科爾沁一行,便是會見赫禮木,算是考察這位科爾沁的新掌舵人。
赫禮木比之自己的父親,更明白華夏國對于科爾沁的重要性,也更深刻的明白科爾沁的定位,所以在王琦出巡科爾沁的這段時間,赫禮木所表現出的恭順和對華夏文明的渴望,比之所有科爾沁人都要強烈。
所以,在離開之前,王琦給赫禮木留了一句話:若是一年之內,科爾沁和察哈爾部和平統一,則赫禮木出任蒙古大議員,同時入華夏大議會議會。
在離開科爾沁之后,王琦的儀仗便直接南下,入雁門關,過太原,在介休停留了一個月。
介休算是整個三晉大地的商業繁華的縮影。
也是八大晉商的發源地。
傳說中四海商行的二掌柜,王琦商業帝國的背后掌舵人,范中進為了迎接執政官的到來,將自家府邸用作王琦下榻的地方,為了讓執政官住的舒心,范中進將自家五十畝的后宅全部翻修了一遍,花費五十萬兩白銀,幾乎將北京的執政殿百分百還原在了介休,專門將中堂及后宅的三座大院用作王琦的日常作息和工作地點。
一個月時間,王琦在介休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考察玉米和紅薯在三晉的種植情況以及收獲情況。
第二,對于三晉煤炭挖掘的巡視指導。
第三,設立山西煤炭局,獨立于山西議會,直接受北京指導。
之后,王琦便繼續往西,在甘陜地區繼續考察
在華夏九年時候,王琦在回京待了一個月之后,終于出發,于華夏九年十月份,抵達南京城。
天下人都在觀望,在距離王琦正式卸任執政官還有半年時間的時候,王琦再次到南京城,想要做什么?
在抵達南京城半個月后,王琦再次以筆名‘諸城小吏’,在南京城的官方邸報上發表文章《警惕帝制復辟——防范所謂正人以正衣冠為名的復辟行為!》
同月,南京城暗衛抓捕了前明穎國公傅宗龍,以秘密結社企圖復國的罪名,押往北京城入暗衛大獄,一審坐二十年。
正當天下人以為王琦要大開殺戒的時候,僅僅在南京城待了一個月時間,王琦便南下湖州,往天下知名的湖州制衣廠考察。
湖州制衣廠乃是西門筠的產業。
西門筠也算是改革浪潮中的先鋒人物,也是王壽在南京任上時候所發掘的人才,其算是引領了整個南方工廠制度的人物。
從湖州考察了工廠,考察了蒸汽機的使用,半個月后,王琦離開,不過在此之后,王琦的蹤跡便從邸報或者各種消息里面消失不見。
明面上,沒有人知道王琦去了哪里。
————
華夏十年二月份,距離第三次議會大選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山東諸城,王家宅院,后湖。
王琦端坐在湖中水亭中,腳邊的燒的通紅的炭爐,亭子里沒有絲毫的寒意,反而有種寒冬暖陽的靜謐之感。
王琦正在釣魚,冬日的魚兒不好上鉤,已經一個時辰了,湖面平靜至極,魚鉤動也未動一下。
李青松和王守信此刻正站在王琦身后,一個時辰,只是靜靜站著,未發一言。
“時間不多了,魚兒沒有上鉤?”雙手微微松開,王琦默默開口,沒頭沒尾。
“京城的所有內衛,都已經放出去了,一旦袁可立有任何的動作,逃不過我們的眼睛,”李青松微微一躬身,而后開口。
“京城周邊,京營,廂兵以及遼東兵,共計一萬五千人,都在我們的手中,就算他們掌握了皇城,城外大炮一響,他們翻不出任何浪花.”王守信亦開口。
王琦的眸子一直盯著湖面的魚線,半晌沒有說話。
“三天后,我要讓世人知道,王琦已經啟程去往北京,車駕按原規格,回京路線也放出去”王琦最終還是將魚竿放下。
“大人,我會安排,”李青松點了點頭。
“至于其他大議員的安危,”王琦思考一陣,開口道:“你們暗中派人保護著,不要讓他們受到什么傷害。”
“屬下明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